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桃源街道回浦小学 315600
【摘要】传统的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一定误区,制约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发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新劳动教育课程得到开发可以借助学校已有课程体系,从课程资源、校内资源、社会资源三个维度着眼,把握劳动实践的深度和宽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 拓展性课程 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新劳动教育思想提出前,由于受到观念、资源、环境、师资等条件制约,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过于陈旧、僵化,没有与时俱进。其实,依托校内外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新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唾手可得,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一、择课程资源,显新劳动厚度
根据我校“书卷回浦 多彩荣校”的办学特色,在美术、劳技、科学、德育等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剪纸等实践操作强的拓展性课程,以传承地方特色,发展学校特点,发挥教师自身的兴趣特长。新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以这些拓展性课程为主线,找准课程开发的切入点,选择有趣又有操作性的内容进行显得轻而易举。
【案例分析】
依托已有的剪纸课程,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深入挖掘新劳动教育课程。第一,举办以“勤·学”为主题的剪纸创意比赛。通过比赛,在剪纸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给予这些优秀的学生以鼓励和表彰,授予“小金剪”荣誉称号,激发学生对传统剪纸文化热爱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剪纸艺术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第二,“金剪飞扬”展示活动。学校可在校园内设置优秀剪纸作品展示橱窗,将参赛获奖学生的作品进行陈列,供全校学生学习与欣赏。作品进行陈列的同时展示作品的设计来源,即“勤·学”的故事原型,这样其他学生在欣赏剪纸艺术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第三,“新春送福”活动。教师以“剪褔字”为主题进行剪纸主题化教学时,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入社区进行“新春送福”活动,将学生用心劳动剪出的作品送给社区邻居,增进邻里友好的同时,也宣传了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第四,“剪纸义卖”活动。学校可组织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带领下进行剪纸义卖活动,义卖所得款项可用于资助校内的贫困学生,也可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劳动去关心弱势群体,学生也会在劳动实践中收获快乐。
新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依托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在研究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利用校内资源,以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开发原则是以学生的兴趣点为依托,贴近学生实际,彰显厚度。整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点很多,整理如下表:
序号 | 课程主题 | 年级 | 资源类别 | 课程类型 | 素质领域 |
1 | 陶工坊 | 二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2 | 小小饲养员 | 二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3 | 小金剪 | 三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4 | 小导游 | 三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5 | 园艺小达人 | 四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6 | 女红坊 | 四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7 | 烘焙坊 | 五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8 | “HP”手工皂坊 | 五 | 校内 | 课程拓展 | 知识 |
二、择校内外资源,显新劳动宽度
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在校园渡过,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新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一大方向。新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课程应取之于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形式,通过开展实践性的活动,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技能。生活资源的选取要关注并了解劳动与技术、德育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指向解决问题,彰显课程的宽度,切不可与学生的生活割裂,或高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案例分析】
我校绿地面积非常大,但在绿植遭到学生人为的踩踏、破坏情况颇多,每年需要花费“巨资”来养护。为节约这笔“巨资”,也为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我校领导发起“绿地认养”的号召。学校大队部组织班主任认真考察绿地情况,把林地划成几大管理区,以年级为单位,然后按班级、小组依次层层划分,直到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实行挂牌管理。
“绿地认养”劳动实践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劳动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每次劳动实践中,学生们并没有“各扫门前雪”,而都是以班为单位,个人互帮,小组互帮,直到完成任务,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浇水是“绿地认养”活动中最难干的活,因为绿地面积太多,水管通不到那么远的地方,更何况学生还那么小。往往学生接好水,摇摇晃晃中拎到认养区,洒得就剩下半桶了,只得多提几回。这种艰苦的劳动,使学生得到锻炼,磨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增强了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绿地认养”只是劳动教育中偶尔出现的,但却是学生生活的真实反映。劳动教育往往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绿地认养”不应戛然而止,而应拓展其宽度。学校又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劳动与技术等学科融合,组织不同学段开展主题式劳动活动,开发相关课程内容,见下表:
序号 | 课程主题 | 年级 | 资源类别 | 课程类型 | 素质领域 |
1 | 扫地擦桌子 剥豌豆 | 一 | 生活 | 劳动实践 | 劳动技能 |
2 | 包书系鞋带 择菜 | 二 | 生活 | 劳动实践 | 劳动技能 |
3 | 叠衣服 剥大蒜子 | 三 | 生活 | 劳动实践 | 劳动技能 |
4 | 学盆栽种植 刨土豆皮 | 四 | 生活 | 劳动实践 | 劳动技能 |
5 | 学煮面做凉菜 洗碗 | 五、六 | 生活 | 劳动实践 | 劳动技能 |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无固定、统一的教材,但学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关注学生生活,因材施教,因生而异,生活资源为开发新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三、择社会资源,显新劳动深度
实施新劳动教育,除了落实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校内劳动活动之外,我们还需要搭建多种校外劳动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方显新劳动教育的深度。
【案例分析】
为积极创设“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劳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懂得劳动在孩子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HP”手工皂坊的老师和学生们正在搭配比例,研制适合环卫工人的护手霜。
小皂师们带着亲手制作的护手霜赶赴环卫所,轻轻地为环卫工人抹上。
学校充分社会有价值、可利用、有特色的资源,陆续开发了针对性的实践项目,见下表:
序号 | 课程内容 | 年级 | 资源类别 | 课程类型 | 素质领域 |
1 | 植树 社区环保宣传 | 一 二 | 社会 | 专项实践 | 劳动观念 |
2 | 参观学习潘天寿故居 动手小发明 | 三 四 | 社会 | 专项实践 | 劳动观念 |
3 | 帮扶老人 募集贫困儿童 | 四 五 | 社会 | 专项实践 | 劳动观念 |
4 | 实践基地军训 | 四 五 | 社会 | 专项实践 | 劳动观念 |
5 | 社区义务劳动 | 六 | 社会 | 专项实践 | 劳动观念 |
在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拓展劳动教育载体的课程开发中,学校主要从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这三方面着手,当然鼓励家务劳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为此列出“劳动清单” 比如,“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能够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独立上超市购物”“管理家里一周的生活开支,并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管理思维。“劳动清单”使得劳动教育不再空洞空泛,而变得更为具象。一方面,为学校提供了指引,可以循序渐进稳步实施,让学生们在每个年龄段得到应有的锻炼,既强身健体,又乐在其中。同时,有助于端正家长的理念。当意识到劳动教育可以如此丰富多彩,广大家长自然会积极响应学校建议,主动配合做好家校共育。
【参考文献】
[1]黄燕,韦芬.现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创新路向探析[J].现代教学,2018(Z2):10-14.
[2]文新华.论劳动、劳动素质与劳动教育[J].教育研究,1995(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