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 843100 中共温宿县委党校
摘要:为了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全面提高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全国也积极响应该战略的号召,采取相关合理发展措施来推动城乡共同房展。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融入马克思思想进行探索与分析,并就所实施的相关路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其路径所具有的现实价值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步入更好发展路径提供相应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路径;价值分析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对我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等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交流逐渐增大,市场格局也逐渐转向二、三产业,而我国城乡差距也随之变得愈发明显,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发展就显得较为滞后,从事农业生产劳作的人越来越少,农民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低下,因此,为了摆脱农村的贫困生活,大量的农村劳力纷纷转向了城市,以至于农村的劳动力、人口等出现逐年递减的发展趋势,而近几年农村出现“空心村”和“空巢老人”的想象也越加明显。所以,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改善农民生活结构以及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且对不断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也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理论价值
(一)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原则
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社会治理的目标和价值就是实现公平正义,其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未来价值所在。同时,公平正义是马克思的奋斗目标,对他来说,公平正义是工人阶级的主要价值观之一,只有普遍受益且人人共享的社会公平正义才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不断追求的方向与目标。我国自改革开放一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差距也逐渐被拉大,而不入新时代后,我国城乡间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也日渐显露,如果不进行合理治理,势必会阻碍社会的稳定与公平。而进行乡村治理,目的就是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从而缩小城乡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让农村村民也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经济发展机遇以及医疗和文化教育等服务,以缩小城乡差异而不断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
(二)为乡村治理提供政治站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且人民民主专政,自是坚定不移地站位和捍卫无产阶级的立场与利益,而我国的农村治理,也定然是致力于维护农村居民各项合法权益、改善并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及乡村发展,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一致的[1]。就乡村振兴事业而言,乡村居民是最主要的建设者,也是重要利益相关者,只有真正为农民利益出发,进行乡村治理才能获得农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更加高效的实施各项发展政策,真正将治理成果惠及至每一位村民,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才能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三)为人民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乡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应然主体、推动者和力量来源,也是享用乡村治理成果的群体,只有真正从农民角度出发,生活在农村居民才真正懂得农民的实际需求,也才能够知道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所需到底是什么,相关实践表明,只有主体的活动作用才能具有创造性,而又创造性的活动作用才能有积极性,而若想对社会治理加以创新和加强,就需仔细聆听和及时回应人民的呼声与期待,这不仅是新时代下所革新的社会治理核心价值观。还是引领中国不断进行前进的新型社会治理观念。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在乡村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具体执行和落实治理政策,才能将乡村治理成果惠及全提村民。
(四)为我国社会自治提供良好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我国社会将来的治理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全新目标与可能。现阶段,我们可以在乡村治理中合理借鉴某些社会自治特质,简单来说,就是要善于利用社会各界力量来进行现代化乡村建设,包括社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以及公益性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等,尤其是村民自治组织,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具有着教科书式的治理成果,其村民自治组织既是政府的基层代言人,也是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具有着上接政府、下管村民的作用。此外,要将各社会村民自治组织功能进行有效发挥,不仅要重视党的领导方向,还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充分发挥其所承担和分担的的社会责任、政府事务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应合理运用社会组织优势作用,努力向社会自治方向进行发展。
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缩短城乡差距
自建国后,城乡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关系,新时代下,实现城乡充分且平衡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是有效解决城乡关系的重点所在。我国成立初期,为了使得国家社会能够安全稳定发展,出于发展战略需求,实施了优先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政策,农村及农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但在这发展过程中,农村和农业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红利。城乡形成二元分割局面后,城乡差距日益明显,不仅是在经济收入上,还包括了不便的交通、较落后的教育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高低不齐的医疗服务水平等,且差异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大,若是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势必会为社会稳定和公正造成严重影响
[2]。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利于缩减城乡间的次元壁垒,促使城乡间的进行互通互联,包括在资源、人才以及生产资料和资金等方面,构建一座城乡进行资源互换的桥梁,促进城乡融合的同时,扩大建设中国新农村的建设资本,提高村民就业率,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社会保障机制,从而不断缩短城乡差距。
(二)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形式的革新
我国现行的的乡村治理形式,基本为1+1的乡政村治模式,村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主参与度等热情都不怎么高,更别说社会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利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乡村治理形式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不断形成由政府进行政策帮扶的治理作用,包括社会组织、资金支援以及村民政府事务和社会志愿者辅助等[3]。政府要合理运用社会组织的治理灵活性,善于简政放权的同时不断努力发展社会自治模式。直接采用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能力、体系实现现代化,并不断形成制度、程序化和法治化的治理体系,以此推动我国更好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三)促使农民主体地位得以保障
农村居民不仅是进行乡村治理的主体,还是该成果受益群体,新时代下的新农村,是具有着高素质、懂科学和讲民主的新农民的农村,乡村的有效治理势必要依仗农民支持才能进行顺利开展,不然定是很难保证各项政策能得到有效执行。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利于提高农民是乡村治理主体的意识,尊重并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同时,促使乡村治理政策能得以具体落实到位,加强政府管理权威、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结语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而如何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也是世界各国都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而要想有效缩短城乡发展差距,我们就必须深入乡村,更根据村民实际需求,结合有效的马克思理论指导思想,从资源利用、资金共享、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治理,跟随乡村振兴战略,采用合理措施及手段进行全面贯彻与落实,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与富裕共同努力。
关键词
[1] 姚贤兆. 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分析[J]. 区域治理, 2020(23):1.
[2] 孙海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 营销界, 2020(28):76-77.
[3] 代云燕.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分析[J]. 海风, 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