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第五十一幼儿园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常常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幼儿进入小学后,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幼儿在心理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入小学以后,他们当中有些人会因没做好准备而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后不能快速适应的影响因素,共同对幼儿实施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引导,实现幼小顺利衔接与过渡。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小
一、注重家园共育环境的营造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教育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考虑到小学与幼儿园的学习环境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在幼儿踏入小学之前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合力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与方式。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通常以游戏为主,教室作为游戏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一般都会在活动前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认真布置,为幼儿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而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相比幼儿园会更加单一,课桌、椅子等学习设施与用品都需要规范摆放,并且小学阶段的游戏活动相较于幼儿园也减少了,这种环境上的差距与学习方式上的不同,让很多幼儿都很难适应,因而常常会产生抗拒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幼儿将要进入小学学习的前期,即大班学习阶段,幼儿教师要逐步改变幼儿的学习环境,使幼儿逐渐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中,并且训练幼儿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以及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养成举手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家长联手。例如,在对大班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活动中,教师要适当融入小学的学习方式,如在学习《游子吟》这首古诗时,幼儿教师可以采取领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阶段常用的古诗学习方式。在幼儿朗读完古诗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翻译这首诗,鼓励幼儿尝试概括本诗的主旨,并要求幼儿回家后将学习该诗的情况汇报给父母,同时背诵给父母听。与此同时,教师要通过微信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检查幼儿的背诵与理解情况,也可建议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加强幼儿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接受度。这样的家园联动,能够使幼儿在学前得到有效训练,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做好学前准备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幼儿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幼儿在学前阶段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携手。幼儿园与家长需要从物质与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进入小学后,幼儿需要自己面对生活,自主处理相关事情,这是从幼儿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的重要转变,所以从大班起,家长与幼儿园就要进行协作,重视对幼儿独立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培养,如让幼儿学会独立穿衣服、吃饭等。幼儿园则要把幼儿日常生活技能的锻炼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幼儿尽可能独立完成任务,如自主叠放被子、打扫教室等。一开始,大多数幼儿可能不太适应这一训练内容,甚至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如可让幼儿通过视频观看解放军战士严整的军容,让其了解解放军是如何进行叠被子等内务整理的,以此激发幼儿自主处理事情的动力,让幼儿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回家向家长请教叠被子的方法,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幼儿能够快速学会许多生活技能。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自理能力比赛活动,如“叠被子比赛”“扣钮扣比赛”“室内卫生清扫比赛”等,激发幼儿参与热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三、优化家园共育活动
为了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推进与开展,幼儿园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邀请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当中,以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比如,为了帮助幼儿将来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幼儿园教师要促进幼儿家长对孩子幼小顺利衔接的重视,要鼓励家长平时多与幼儿交流,以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现代社会,很多幼儿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孩子,对此情况,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组织亲子游戏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游戏中密切交流,表达对彼此的爱,让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笔者曾遇到过一个案例:心心的妈妈对心心要求一直很严格,导致心心常常觉得自己是捡来的,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但是在游戏中,心心看到了妈妈的另一面,母女之间的感情得以深化。由此可见,亲子游戏活动对增进亲子关系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利用亲子活动,家长还可以教育孩子:要学会自主处理问题,上课要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幼儿很容易从心理上接受这些要求,这就为其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丰富家园互动协作的方式
传统的家园互动协作交流主要依靠家长会,这种方式可以使幼儿园与家长面对面共商教育策略。但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增长,许多幼儿家长忙于工作,有时无暇参与家长会,而且传统的家长会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家长只是被动参与。有效的沟通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还需要家园双方的互动合作。基于此,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如家长微信群、QQ群等,拓宽与家长交流的渠道,促进家园双方的交流。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和家长可以实现即时沟通,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除了线上沟通交流之外,幼儿园也可以利用家长闲暇时间,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入园参观,幼儿园可以配备讲解员与引导员,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建设及教育教学情况,家长可以向教师咨询幼儿教育相关的疑问,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还可以向幼儿园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幼儿园可以根据家长意见不断完善与优化自身的教育工作。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就幼小衔接问题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明确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自身所担负的任务与责任,加深其对幼小衔接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促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
家长了解到幼小衔接的存在,也要在家庭中适当开展一定的教育,帮助幼儿懂得自己未来也要离开爸爸妈妈,去小学学习,在那里会遇到更多的新同学和新老师,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家长可以孩子去有一年级孩子的家庭做客,了解一些学习和心理储备。同时,可以带孩子去新学校参观,懂得自己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会更好适应未来的学习,在家里带孩子阅读相关的绘本,学会适当的计算,帮助幼儿更快适应未来的学习。
总之,实现幼小的顺利衔接是促进幼儿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通过与家长携手联动,实现家园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充分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
参考文献
[1] 邬春芹.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幼小衔接的国际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3,(2).
[2] 吴霓,叶向红.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实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12).
[3] 周琴,苟顺明.法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