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6
/ 3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分析

王强

摘要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稳定世界局势、促进经济稳步增长。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工作中,已经积累大量工作经验,但是需要提出更加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才能合理应对多方面危险。公共危机管理制度需要关注操作性,严格遵循依法行政原则,对政府的责任意识进行强化。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需要强调问责制度,构建行政问责体系,保证公共危机处理的灵活性,为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度;行政问责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合理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才能保证经济长足发展。在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中,主要强调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需要寻找突发事件转折点,对行政问责管理制度进行推行,对运用职权和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明确,发挥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全部作用。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大型公共危机事件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威胁,只有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做好危害事件控制工作,才能保证社会局势的稳定性。政府工作人员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办事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践行中,需要紧跟改革发展方向,对服务型工作体系进行创新,全方位融入问责管理体系,强化相关部门管理意识,达到依法行政的最终目标。在处理社会突发事件时,政府需要提升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和谐社会建立作出贡献。
一、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与组成

针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目前,社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在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存在不对等现象,因此需要合理融入行政问责制度,满足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为了预防政府部门出现滥用权力的问题,需要对服务群众的思想观念进行宣扬,并且向社会作出承诺,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问责最早出现于西方社会,问责的主要含义为,追究责任,在具体权力行使过程中,需要承担权利后果,属于一种强制性义务。针对问责进行定义过程中,需要明确权利人的具体义务,在政府工作岗位上出现不作为情况,可能被优先问责,是制衡政府权力的一种方法。

目前关于行政问责仍没有统一定义,若是通过字面意思进行解释,可以理解为,在出现违法行为时,按照刑事责任进行追责。行政问责逐渐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对于我国稳定社会发展有着优化效果,在刑事问责制度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管,明确具体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行政问责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公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预防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出现腐败问题。行政问责主要围绕着为百姓服务的核心理念推行,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引导作用。行政问责源于社会,还需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行政问责属于道德规范和强制措施,受到了群众的认可。
二、 政府公共危机中行政问责制导入的必要性
(一)权责不统一的推动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组织的责任,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政府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明确公共危机管理的具体责任。从公共危机管理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在执行相关工作时,出现了权责不统一问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保证危机管理活动顺利开展。在相关部门出现违规操作后,由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惩罚手段。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法律意识、为群众服务意识逐渐深化,在行使各项权利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制衡,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落实创造了稳定环境。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很多公务人员持有过多权力,在遇到社会突发事件时,以维护自身权利作为重点,对于可能造成的群众损失视而不见,在无法解决公共危机的情况下,也失去了公共危机控制能力。为了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解决,政府部门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危机管理方式,并且合理融入行政问责制度,对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明确,对公务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在政府危机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融合后,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对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举措,保证防护体系的完善性。在针对公共危机管理行政问责制度进行研究过程中,需要具有时代性特点,从而解决社会公共危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二)政府构建的要求

通过了解行政问责制度的概念可以得出,在民主政治中责任制度属于基本理念,只有完全符合民主政治要求,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基本要求。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接受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严格按照制度安排使用权利,对相关权利进行合理控制,保证行政问责制度落实的全面性。为了提升政府部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需要合理融入行政问责制度,明确社会发展使命,合理应对社会发展遇到的危机。在针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过程中,使用问责制度可以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政府权力过大的现象,预防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针对工作职责进行划分时,需要通过多元渠道对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发挥出引入行政问责制度的实质性,为构建完善的政府执行方案作出贡献[1]
三、如今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的应用困境


(一)官僚主义思想难以“拔除”,公众问责意识淡薄

我国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很多不良传统思想对公务人员造成的影响,官僚主义滋生。很多公务人员将钱财放在首要部分,没有明确百姓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中,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在具体的任职岗位中,下级必须完全服从上级,对于一心一意为百姓服务的官员充耳不闻,拜金主义思想在社会中横行。在我国提出廉洁务实理念后,社会公信力逐渐增强,政府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内部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所提升。构建健康的社会发展结构,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宣扬,才能解决传统思想根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后,群众更加崇尚平等自由,社会利益呈多样化特点,对政府行使权利提出了全新要求。目前若是发生社会危机,群众对政府的依赖较大,政府部门和群众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不对等问题,社会公众对政府缺乏监督能力。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行政问责意识淡薄,无法构建服务型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问责意识培养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枷锁,合理应对社会问题,预防出现社会权威情况[2]
(二)问责主体单一,范围有效且问责程序过于随意

通过了解问责体系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在行政问责体系提出后,虽然得到了大力推广,但是在具体权力行使过程中,使用的方案仍具有单一特点。目前我国在开展问责行动时,只有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问责行为,所有问责都属于监督问责类型,无法对行政问责体系推广创造良好环境。若想保证问责制度的公平性,需要得到社会群众的支持,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扬,营造行政问责的大环境。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对问责体系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清除,行使公正的问责体系,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保证人民群众的个人权益。目前问责行为仍是较少的现象,群众对于行政问责较为陌生,就算公务人员出现失职情况,群众无法寻找正确的问责渠道。虽然我国行政问责事件不断增多,但是问责工作仍存在多方面局限,在问责体系方面不具有完整性与全面性。在推行问责体系时,需要了解社会动态,保证问责体系的灵活性。问责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覆盖范围,为政府机关权力执行创造良好环境,改变百姓对问责制度的看法。无论是政府领导还是具体的责任人,都需对行政问责范围进行明确,逐渐提升行政问责效率,预防出现滥用职权问题[3]
(三)问责法制权威性、统一性有所欠缺

目前我国在推行行政问责体系时,虽然使用的规定流程相对较多,但是工作体系缺乏权威性,没有对具体的行政问责范围进行明确。在群众事件和其他重大事件中,在出现违法行为时,无法正确使用行政问责制度。从现实角度来看,仍需不断提升行政问责制度的权威性,和地方政府管理构建良好联系,提升行政问责制度的法制性。在我国行政问责体系推行后,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围绕行政问责体系提出了各项规章制度,虽然各项规章制度,对行政问责体系推行有着促进效果,但各地区使用的制度存在差异,无法达到观点统一的效果。部分地区针对行政问责进行了制度优化,提升了行政问责的规范效力,但是对于行政问责缺乏法律性认知,具体的落实结果各不相同。在推行问责体系时,需要重视权威性与统一性,将专业的行政问责法律作为支撑条件,解决制度落实遇到的多种问题[4]
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问责制的应用对策
(一)强化责任意识与社会宣传

在行政问责发展角度来看,若想保证制度得以稳定落实,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传统制度的影响下,行政管理体系得到了全方位优化,但是仍存在传统诟病。在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的过程中,不光需要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追责,还需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对行政问责的范围进行明确。建立行政问责文化,提升行政问责覆盖范围,通过报纸和电视台等方式进行宣传,一经发现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并且将违法案例进行宣传,增加群众与政府官员的行政问责意识,构建共同监督体系。在行政问责制度推出后,需要保证制度的统一性与依法性,对群众的核心地位进行说明,制度推行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公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预防出现违法和违规行为。还需与百姓进行沟通,积极听取百姓的意见,让政府部门为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在问责制度推行后,不能使用灌输工作方法,需要让政府人员正确了解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发挥出互相监督的作用,对政府人员的意识进行引导,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针对问责能力进行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让公众参与到宣传工作中,为法律制度推广提供群众基础。在应用多元化宣传手段时,需要保证宣传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构建绿色健康的行政问责体系。网络媒体也需要参与到行政问责宣传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不良行为进行引导,保证百姓敢于问责[5]
(二)完善各个问责体系

我国行政问责体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针对政府内部发展结构进行优化过程中,需要保证问责制度的平衡性。司法机关新闻媒体需要积极配合,增强群众的权利意识,在应对社会危机时,需要所有人员共同努力,解决社会危机带来的影响。在行政问责制度推广过程中,增强群众的问责意识,对行政问责体系进行公开,借助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保证行政问责体系推进效果。在行政问责体系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所以需要配合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行政问责体系推进效果。在针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时,政府拥有行使权和管理权,为了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保证政府的公信力,需要在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中落实问责制度,让群众成为政府工作的监督者,若是出现恶劣事件,严格依照法律条例进行处罚。在行政追责制度推进过程中,需要保证工作的长期性与权威性,加大对政府权力的管理力度,对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在发现权力部门出现违法行为时,及时进行彻查与追究,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行政追责体系的公平性

[6]
(三)构建行政问责制的配套制度

需要提升行政问责制度与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增加行政问责制度的适应性,以统一标准进行规范,优化细节部分,增强行政问责制度的实践能力。在拥有统一管理体系后,在制度推行过程中了解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进行明确,将已有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条件,保证行政问责制度顺利推行。政府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除了涉密信息外,需要对社会进行公开,不能出现信息垄断问题。群众对部分信息拥有知情权,在针对信息公开后,可以提升政府公信力,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发挥出群众的监督能力。将充足的数据作为基础条件,在应对社会公共危机时,可以快速提出有力的举措,积极了解社会群众的想法,提升社会公共威胁的治理效果。在信息公开体系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预防出现信息频繁沟通现象,对百姓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预防出现信息闭塞等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做好社会舆论引导工作,保证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对部分信息进行公开,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稳定世界局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在危机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要想有效地解决各种风险,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应注重可操作性、严格遵守依法行政、强化政府责任意识。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疫情暴发为行政问责制度提供了全新路径,问责制度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保证社会朝着规范化与法治化的方向发展,行政问责制度推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得到完善的配套措施支持。

作者简介:王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朱福惠,侯雨呈.一体化问责视阈下行政问责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学习与实践,2020(03):21-28+2.

[2]黄燕梅,唐丽萍.行政容错与行政问责关系:均衡化及其实现路径[J].理论观察,2020(12):79-83.

[3]班斓.疫情防控与我国公共危机治理机制的反思——以政府行政管控手段为考察对象[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0,22(06):82-86.

[4]赵紫薇,李鑫.公共卫生事件的税法面孔:问题成因与方法改进[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0,23(05):10-16.

[5]钱小平.中国特色“分层式”行政问责模式:创新、不足与完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05):59-67+151.

[6]盛明科,杨可鑫.行政问责过程中的目标替代与执行工具化——对基层问责乱象的一种新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8(04):1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