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王磊,1, 于伟2

山东鲁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1;肥城市大宇地质勘探有限公司2

摘要:在采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关注更多的地质灾害。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然后从预防矿山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具体行动入手。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和控制技术;保护地质环境;策略

近几年来,在矿业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管理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针对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采取了各种修复和治理措施,以满足矿山环境保护的需要。加上进一步的环境压力,洪水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已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过度支出造成的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已成为煤矿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参考。

1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

对于生活在矿区的人们来说,不可能提前预测矿山地质灾害,当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时,他们只能通过学习安全知识来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率。自然灾害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存构成威胁,需要引起我国地质部门的高度重视,努力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矿山地质开采工作相对繁琐,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同时,矿山地质灾害的不可抗拒性很强,灾害防治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地球的演化将形成一个地质环境,在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作用下传递和交换能量,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地质环境系统。相对而言,地质环境的形成是非常缓慢的,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从最初的逐渐变化到缓慢变化,最后到突然变化。地质环境的变化具有隐蔽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如果处于地质环境突变阶段,很容易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因此,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微灾害,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2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

2.1矿山周围的土壤污染

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过度开采导致了大面积土壤资源的破坏。特别是在大矿逐渐分化为小矿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污染。采矿过程中会产生粉尘和固体废物。风化后,会形成有害气体,通过雨水和风化作用逐渐融入土壤,造成土壤中有机毒物和重金属的污染。同时,矿产开采活动改变了矿区周围的地貌、水源分布和植被覆盖,导致矿区土壤利用价值显著下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加重固体废物污染

采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冶炼废渣和尾矿。固体废物的排放需要堆放大面积的土地。由于处理不当,长期以来受到外部环境的侵蚀。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二次环境污染,处理难度将大大提高。即使固体废物长期堆积,也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周边生态环境。

2.3影响水资源

其次,矿山地质灾害将对区域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矿床的开采会引起地面塌陷、沉陷等地质现象,这将极大地影响地下水的储存和循环以及该地区的水资源。另一方面,矿床的开采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渣和更多污染物。这些无序堆积的有害物质极有可能侵蚀表层土壤,进而渗入地下水资源,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2.4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矿山地质灾害也将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良性生态环境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只有在完整的生态链下,生态环境才能有良好的自我恢复。矿山地质灾害容易破坏该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资源等多种资源。这将破坏该地区的生态链,降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力,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真正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优化措施

3.1灾害监测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分析矿山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过程中,矿山企业要运用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开发矿山地形监测仪器,引进现代信息采集技术等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以减少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地质环境利用策略

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是一个由水、岩石和大气组成的系统,是地球在演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与大气、水和岩层相互作用。交换后形成了阶段性地质环境。研究矿山地质运动特征,可以合理预测矿山地质灾害,减少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这说明,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工作。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应用要因地制宜,积极建立科学的环境评价体系。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指滑坡体、崩塌体和泥石流堆积的防治。在有限的空间内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需要对人工工程进行标准化改造。

3.3探索发展治理,开辟矿山治理新途径

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优先在“三区两线”范围内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于剩余的分散资源、山体不具备修复条件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历史矿山,如果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则需要重置采矿权。如果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可由矿区相关政府部门按照“政府主导、专家论证、严格控制、明确责任”的原则组织实施,相应的剩余资源可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处置。

3.4先进爆破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主采区的开采过程中,经常采用爆破等方法来破坏岩石。然而,对爆破技术的要求很高,很可能导致事故。在爆破过程中实施了粉末爆破,使其很好地满足了安全要求。粉末爆破法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获得准确的爆破数据,将大大节约爆破资金。先进爆破技术的应用给采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合理应用爆破技术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山开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矿山的地质环境往往非常复杂。以贵州西峰磷矿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最高点位于西北部梅子岭,海拔1180.9m,南部为温泉断层,最大相对高差496.4m。复杂的地理环境将使地质环境工作难以开展,即使这样也无法解决问题。在爆破中,光面爆破的正确使用有很大的优势。爆破中合理使用炸药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尤其是当矿体中存在裂缝和裂缝时。这种爆破方法引起的其他灾害也很容易得到很好的控制,这不仅保护了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且提高了采矿工作的效率。

3.5并行开发和保护

矿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被的破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发展,即在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进行环境保护。在开发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地质条件的勘探,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仔细勘探;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少占或不占现有耕地、农田和植被面积,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照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开发完成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矿区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受损的土地资源和植被。例如,可以同时进行土地复垦措施,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及时恢复受损区域的绿化。

4结束语

总之,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有必要对开采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开采资源之前,我们需要做各种准备,以避免地质灾害。此外,在矿山资源开采中,有关管理人员要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员工规范作业,做好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保护和支持工作,避免矿山地质灾害,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飞.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2022,49(01):118-119+124.

[2]李霞.浅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华北自然资源,2022(01):59-61.

[3]吴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20):148-149.

[4]严梅.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探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08):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