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诗教:“东浙西蜀”文化融合新路径

/ 2

“云端”诗教:“东浙西蜀”文化融合新路径

严晓鸿1 ,姜春吉2

1.杭州市临平实验中学  2.杭州市临平区星桥中学

摘  要:诗,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诗教是急需抢救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东浙西蜀“云端”诗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导向,基于东西部特定的现实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情境,按照审美规律,树立三大“云端”理念,来开展的“吟诗·品诗·作诗”三位一体的诗教活动,以此促进东西部协作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课堂共学、精神共长、文明共鉴、文化共融,打造东西部文化交流的“金名片”,提升东西部国民文化素养,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关键词:“云端”诗教 东浙西蜀 文化融合

东西部文化融合是中央、国务院提出东西部协作帮扶的重要内容。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东部浙江省对口支援西部四川省。浙江省致力于打造的“五张”金名片其中之一就有“文化交流”。东西部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深度融合可以借助于诗教这一传统方式作为工具。

诗,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以“诗礼”为核心,以礼教、诗教、乐教为主要内容,传统的礼教和乐教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已有很好的传承。

诗教的复兴是必要的。诗教是民族之魂,诗教是文化之根,诗教是人文之力。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有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互相感化和互相提高的教育作用,诗有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功能强大。诗又作为五经之首,寄托着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具有崇高的地位,所以诗在中国其实起着和宗教相类似的作用。这也是把诗歌教化体系称为诗教的原因。然而,如今的传统主流诗教在东部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渐趋式微。西部却因千山万水交通不便、长期与外界文化隔离而并不盛行于世。诗教,对于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急需抢救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鉴于此,振兴诗教,促进文化繁荣,在当今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东浙西蜀”两省跨度在2000公里以上,东部沿海除了选派西部急需的部分干部与专技人员前往对口支援州县进行工作外,民间的交流还是非常不便得。因此,诗教活动借助于网络——“云端”功能来开展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云端”在这里既是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的海拔奇高(平均4500米),更是指互联云网新技术。“云端”理念,即建设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手段,通过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空间等“云端”路径来开展的品诗活动。 

一是树立资源共享理念:东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独有风物,独具风采,应进一步交流共享。

二是树立课程共建理念:东西部地区课程元素学生、教师各有所长,各有千秋,课程建设应用长、擅长、扬长,共同建设精品化课程。

三是树立课堂共学理念:东西部地区课堂教学各有风格,各尽风流,东部课堂之灵动与多彩,西部课堂之纯净与本真,应交流互鉴,共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东浙西蜀“云端”诗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导向,基于东西部特定的人、事、景和物构成的场景——现实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真实情境,按照审美规律,借助于“云端”理念,拓展“云端”路径来开展的“吟诗·品诗·作诗”三位一体的诗教活动,以此促进东西部协作资源共享、课程共建、课堂共学、精神共长、文明共鉴、文化共融,打造东西部文化交流的“金名片”,提升东西部国民文化素养,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从古自今,文人在作诗时,一般习惯于边吟唱边作诗,作代表的是一种状态,一种动作,一种陶醉于诗文意境中的感情抒发。吟诗是古代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

一是“云端”吟诗。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吟诗,不仅要吟出诗词之声韵,还要吟出诗之节奏,更要吟出诗之意蕴。古人品鉴诗词“因声求气”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诗歌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吟诗更是欣赏诗和创作诗的一个重要阶段。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诗就是对诵诗的深化——要“诵”出诗的情性,即吟出其情感意蕴。云端吟诗有“三要”:物境,情境,意境。即进入物境朗读明义,沉浸情境吟诵会意,深处意境朗诵悟理。

二是“云端”品诗。品诗可以按诗歌题材“大块奇观”“草虫尤物”“花好月圆”“依依惜别”“生活琐事”“怀古思贤”等板块,侧重于诗歌情志理趣的品鉴,兼及艺术手法的赏析,开展云端品诗活动。品诗主要是对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情意、意蕴,以及诗词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品鉴。诗歌的重心是精神意境,诗歌的外形是节奏韵律和语言修辞,诗歌的基本形式是联想想象,诗歌的基本元素是意象。文艺鉴赏的完整心理过程包括“直觉→体验→认识”三个阶段。因此,品诗要由表及里,围绕意象,领会主旨,揣摩意蕴。

三是“云端”作诗。作诗也称写诗。作诗侧重于遵循诗之格律和词谱的规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手法等表达技巧,来表达诗人自己在某种特定境况下的情志理趣。作诗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其次要善于抓住意象这一诗歌的基本元素,通过联想想象来营构物我合一或物我比对的意境。其三要遵循诗歌格律规则,用格律之尺来丈量诗稿。最后要聚焦所想表达的情意,按照格律要求修正诗歌出轨之处。

总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沿海的复兴,东部的复兴,汉族的复兴,而是涵盖冰封雪域、西部高原、西域大漠在内的所有民族物质与文化的伟大复兴。借助于“云端”诗教活动,促进“东浙西蜀”文化互融有着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晓鸿,基于校本“诗教”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报告,浙江省2004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4.01

[2] 严晓鸿 姜春吉,山水文化和本土诗歌教学的研究,(200604008),全国性实验课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2006.04

[3] 严晓鸿,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校本课程“三课一体化”模式研究报告,浙江省2007年度教学研究课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07.01

[4]严晓鸿,以语文学科为主导乡土化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报告,浙江省201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01  

[5]严晓鸿,清湖历代诗文选读,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二批精品课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