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县域灌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沿江县域灌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杨文礼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水利局

【摘要】本文介绍了沿江县域灌区基本情况,分析了灌区工程存在的问题、工程管理的问题、用水管理的问题,然后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灌区;基本情况;问题;解决方法

1、基本情况概述

安徽省沿江县域属于丘陵地貌,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和沿江洼地组成的地形,虽水网密布,但低丘农田生产需要灌溉,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沿江灌区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农田灌溉设施,大大改善了沿江低丘灌区易旱情况,为连续多年的农业生产丰收提供了保障。近年来随着灌区内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但已建工程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面临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与新时期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对灌区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本文现已和县为例说明灌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

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18.8公里 ,总面积为1319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沿江平原圩区及洲滩地土地面积占全县57.7%,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县42.3%。现有灌区10个,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2个;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1个,1~5万亩小型灌区5个,0.5~1万亩以下灌区2个。灌区总面积749.7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9.2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8.84万亩。

2、存在问题的分析

2.1灌区部分泵站工程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

虽然和县近几年来实施了大量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虽已对部分泵站进行技术改造等,但是水泵电机设备大多都没更换,如驷马山灌区的杨湾站、小徐站、牛庄站、吴湾站、金河口灌区的老坝站、小懂站等大多泵站经多年运行,机组设施陈旧老化,泵站建设标准低,运行状况差。随着种粮大户对灌溉保证率的提高,机组不堪重负。

2.2灌区配套不够完善

灌区主体工程建设以来,渠道等配套工程只有部分干渠、支渠进行了整治,但丘陵岗地灌区大部分骨干渠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淤积、挤占、毁坏、渠内及两岸杂树、杂草丛生等问题,渠道过水断面不足,存在“卡脖子”和“肠梗阻”现象,输水速度慢,水量漏损大;除极少数圩区设置了灌溉渠系外,绝大部分均未独立设置灌溉渠系,灌排渠系不分。

2.3灌区未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

和县灌区基本未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渠系普遍未作衬砌等防渗处理,跑、冒、滴、漏、渗现象普遍存在;田间串灌、漫灌等灌溉方式,也造成了灌溉水的严重浪费,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现状灌溉水利用率不足0.51。

2.4基层管理不完善

目前和县中小型灌区现状多由受益乡镇管理,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管理制度不全、控制运用方式落后及工程设施维护、管理不善等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灌区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维持目前的工程和用水现状,不要说扩大灌溉面积,要保证现有灌溉面积也很艰难。无法有效应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质和水量有新要求。

3、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科学合理规划,加快推进和县灌区改造项目建设

应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建设的重点,要做到藏粮于地,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根据和县各灌区的实际情况,首先科学合理做好工程规划特别是灌区的干支渠及田间工程进行改造和配套等前期工作;另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具体思路有:一是抓住机遇,尽快把和县灌区改造项目建设列入国家投资计划,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扶持;二是地方政府及受益群众自筹资金,目前国家投资的项目都要求地方配套一定比例的资金,为此,和县可根据国家投资计划情况,从县级地方财政中投入一部分配套资金,同时广泛发动受益群众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自筹部分资金或投工投劳折资等形式,彻底对灌区的干支渠及田间工程进行改造和配套,真正做到投入一片、建成一片、成效一片,保证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3.2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强化节水意识

目前村民主要采用的仍然是串灌、漫灌等灌溉方式,节水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必须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强化农民节水意识。一方面通过新闻报道、张贴标语等宣传;另方面通过办培训班等模式对村民进行节水宣传,让村民知道水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断提高节水惜水的意识;最后通过灌区的节水灌溉改造提升,水量的精准计量收费,解决村民“我要缴纳水费”的主动性。

3.3逐步推广智能化节水灌溉

灌溉用水效率通过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根据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及其他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再根据作为生长所需水阈值,灌溉系统可自动根据作物种植区实时的气候情况、所种植作物需水情况和土壤湿度情况进行适时、适量地灌溉,实现了作物灌溉用水控制精准化,村民可以在节水灌溉系统显示屏上,观看土壤水肥供应数据,通过自动装置,智能控制灌水量和时间,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解决了以往施肥、滴水的精准度难于把握的难题,目前在和县大棚种植运用表明,其大大提高了作物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水灌溉。 现在各种智能终端均可以实时链接服务器,村民稍加培训就可以掌握运用,是选择推广的适合时机。

3.4加快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管理机构设置本着有利发展生产和便于管理为原则,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走公司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经营路子。

灌区内各受益乡镇分别组建用水协会,灌区向农业供水的非经营性水利资产通过评估后,通过法律手续委托用水协会使用、管理和养护。用水协会还负责向用水户征收水费。乡镇除建立用水协会外,还可因地制宜地推行租赁承包制、股份合作制以及斗渠以下工程的经营权和使用权拍卖等经营机制的改革。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解决沿江灌区科学规划、改造建设;节水宣传、培训指导;灌溉智能化推广和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点是是规划建设和管理智能,促使沿江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伟晓,李丽冰.灌区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08期.

[2]胡序慧.目前灌区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150-150.

[3]李烨;灌区建设与发展浅谈[N];科学导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