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粤鹏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城市综合体作为新兴建筑类型,能够在有限土地中,通过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面貌,完善城市环境。文章以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为切入点,简单阐述了城市综合体概念、发展历程及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加强对城市综合体的认知,证明复合城市综合体发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能够节约土地资源,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空间利用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城市商业区地位愈发重要,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城市综合体则是中心商业区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城市属性,涵盖诸多城市功能,人们对此愈发关注。因此,城市生活加快下,地上空间功能难以满足人们需求,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空间拥挤、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的情况,必须积极开发地下空间,丰富城市综合体功能,从而改变人们生活。
1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城市综合体也称之为城市建筑综合体,将酒店、公园、写字楼、购物中心、会展中心、共育等多元功能组合,拥有3项以上功能建筑,即为城市综合体。该建筑理性涵盖城市诸多功能,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区,是商业办公中心,各副中心也会建立城市综合体,构成城市网状体系,不仅可打造城市商业圈,也能兼顾交通枢纽功能。城市综合体的各种功能混合私用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古城,古罗马、古希腊城镇等内部规划紧凑,使得混合空间逐渐成为各地特色,20世纪60年代建筑综合体迅速发展,更多拥有城市属性,我国也出现了万象城、万达广场等项目,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综合体特征如下:
1.1应用技术先进。城市综合体是伴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标准也逐渐提高,应用新材料、先进水循环系统、节能设备等,优化建筑质量。
1.2空间组合复杂。城市综合体作为混合使用的体现形式,一个区域内集中多种功能,竖向设计通过地下交通、下沉广场、地面交通、人性天桥实现空间组合,将建筑物相联系,构成统一整体。
1.3交通便捷可达。城市综合体处于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作为必要属性,不仅可促进城市发展,也承担交通枢纽作用,整体开发尺度与规模较大,通常规模>8万㎡,超大规模>70万㎡。
2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的利用
2.1利用形式
地下空间不断开发利用,形成了居住、商业、交通、人防等形式,结合城市综合体,能够赋予建筑更多城市属性,丰富建筑功能。地下空间利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和地铁接驳、地下商场、酒店办公商业、地下车库等地下设备房、停车库、过街通道、地下综合管、地源热泵系统、污水及雨水利用、人防工程等。
2.1.1.由于地下空间资源有限,地铁建设的同时,将地铁配线上方空间,地铁周边的地下空间及地面空间统一考虑,进行综合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综合管廊的建设被很多城市同时提上了建设日程,两者需要占用道路下方的地下空间,需要统一规划;地铁或综合管廊其中之一一旦建设完成,会给后者建设带来极大困难或根本无法再建设。
2.1.2.地下商场、酒店办公商业等地下设备房、停车库、过街通道
城市综合体设计中,地下空间利用形式商业和地下车库占比较大,主要是由于该项目多具备购物功能,将地下空间设计为超市,为地上空间功能提供辅助。地下商界以商业为主,能够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空间的矛盾,从原先的地铁站通道两侧零售商店模式,通过发展革新,形成单独存在的商业街。
地下建筑开发能够为小型车辆、大型车辆、微型车辆提供停放空间,即为地下停车场,能够缓解地上空间紧张导致的停车紧张与交通拥堵问题,通常分布于城市综合体地下,节约城市土地。地下停车场也从1层停车发展至3层停车,利用城市综合体结构,可满足停车需求。
现在地下商场、酒店办公商业等地下设备房、停车库、过街通道等几乎已经成为城市综合体的必备设计,特别是设计有超大下沉广场的地下商场,是这几年的新宠,不仅可以享受到地面的阳光雨露,还具备了地下空间冬暖夏凉的优势,将地下打造成为一个与地面相同的,能够满足多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地下城市型商场。我国北方较为寒冷的城市已经将商业、娱乐项目、酒店等引入地下,打破季节带来的寒冷感,使消费群体能够长时间的呆在地下满足更重需要。把酒店办公商业、地下车库等设备房设计在地下,节约了计容面积和开放成本,能更好的为地面建筑服务,也能保持地面建筑的美观和纯粹性,是一举多得的事。
2.1.3.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申缆和通信线缆的。
建设地下管廊的意义:管线集约化管理,降低管线维护成本,减少道路频繁开挖减少管线事故发生,不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现代的城市综合体周边必须配备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各种综合管廊,管廊还大致分为有方形和圆形两种。
2.1.4.地源热泵系统
目前,地源热泵正进一步与太阳能结合。由于太阳能的辅助供热,可实现系统向地下排热与取热的平衡,从而使得地下温度场保持稳定。
既克服单独使用地源热泵时,土壤温度场不断降低(或升高)后不能有效恢复的局限性,又克服单独使用太阳能空调系统时,太阳辐射受天候因素制约的局限性。
2.1.5.污水及雨水利用
将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水回收系统放置在地下,这也是现代城市综合体的必备设计。既节约了计容面积和开放成本,更能美化地面环境,中水利用在很多国家被采用,如日本每年将经处理的1.3亿立方米的再生水用于工业或绿化用。
2.1.6.人防工程
地下人防空间需拥有防灾等功能,能够迅速做到战平转换。人防工程建设时,需和其他建筑共同建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构建集地下服务、交通、停车场于一体的体系,还要配有医疗、疏散灯设施,增强城市抗灾能力。
2.2利用方法
2.2.1地基要求
城市综合体发展下,建筑体量不断扩大,为满足大体量建筑需求,需要做好地基处理工作,加深建筑地基,为利用地下空间提供条件。该工程深基坑需形成多层地下立体空间,满足城市功能需求。
2.2.2建筑形式
地下空间利用将会受到地上建筑约束。一方面可采取地上筒中筒结构形式,使得地下空间更为灵活,适用于人防工程、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不适宜地下铁轨与车站,主要是其对地下空间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利用地上柱网建筑,满足地上建筑结构要求的同时,还便于地下空间整齐利用。例如,地下车库中,地上建筑柱网通常设计为7.2m~8.4m间距的柱子,可停放3辆车,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经济性。
城市综合体的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还有以下几种:
3实际案例分析
3.1工程案例
以万博中央商务区数码产业总部商业楼项目为例,场地位于汉溪大道与万博大道交汇处,北侧临60米宽汉溪大道,西侧临30米宽万博二路,东侧临20米宽规划路,南侧临20米宽万惠二路。该工程建筑用地面积35174m2,总建筑面积为377061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69108 m2,地下总建筑面积107951 m2。设置了1栋酒店办公塔楼,2栋办公塔楼,商业裙楼及商业街。分别为酒店、办公A#塔楼,其商业裙房A#裙房,标准办公B#办公、C#办公,商业街1#~4#,空中商业5#以及地下室。
3.2地上空间
本工程为高层办公建筑、酒店及商业建筑,地上部分功能以酒店、办公楼、商业楼形式为主。
总平面布置中,根据城市道路规划,兼顾地块发展设计,以建筑使用性能为切入点,对城市综合体清晰分区,组织规划功能用地,营造良好办公与商业氛围,改善城市环境。标志性办公塔楼设置于工程东北角,西南角与东南角各布置1栋办公楼;场地中间分散布置商业建筑。该项目沿万博二路与汉溪大道交界位置,满足规划要求基础上,结合动线商业街设计,构成有趣丰富的城市广场空间。整体建筑群为环状,人车互不干扰,整体建筑群自然构成1个中心,实现建筑有主有次的设计,出入口则分布于建筑群周围,保证遇到火灾险情能够迅速将人群分流。
3.3地下空间
设有四层地下室,其中地下一层设有商业及非机动车库(见图1);地下二层设有局部商业、机动车库及非机动车库;地下三层及地下四层均机动车库及非机动车库,并设置有人防。地下一层至地下三层分别与片区地下空间及地铁站厅层、地下环线道路及邻近地块地下室连接(见图2),不同地块项目的设备管线按连接点严格接入主环路地下管廊,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管线集约化管理,降低管线维护成本减少道路频繁开挖减少管线事故发生。
工程处于万博中央商务区,由多个发展商的地块构成,不同地块项目地下室利用万博地下空间连通,部分仅局部点连通,部分则为整面连通,形成巨大规模的综合地下空间。各个地块地下室质检,以设缝方式完全脱开(见图3),区域不连通自设侧墙,中间回填土,结构上构成独立地下室单体。
图1 地下商业广场效果图 图2主环路地下管廊示意图 图3 地下室分缝示意图
综合体地下建筑贯穿停车场,停车场能够方便到达建筑综合体各个功能分区,还能满足建筑综合体停车需求。并且,合理划分非机动车、机动车与商业停车,实现车流分离,解决建筑综合体汇集多种功能造成的车流混杂情况。还有为满足建筑使用的人防设施、各种管道等,均能节省地下空间,通过优化停车空间,规范建筑设计。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土地成本随之提高,土地供求紧张,为实现土地集约化,强化土地综合功能,则应当建设城市综合体,结合建筑空间需求,统一开发地下空间。因此,在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利用中,应当根据实际,合理设置交通运输、人防工程、市政设施等,夯实建筑地基,合理规划建筑结构,从而满足城市综合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永,佘廉.城市韧性需求下的地下空间开发[J].中国应急管理,2021(08):58-61.
[2]周晟.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3):19-20+23.
[3]王娜,李丁宁.沈阳市地下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住宅,2019,26(0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