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苍南中学
摘要: “自私”有程度的不同,轻微的是有私心杂念,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为达到个人的私欲不择手段,高中生的“自私”多表现为前一种。当前不少孩子“自私”的心理很强,做任何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任何事都把自己放在首位,在性格上多表现为任性,对自己的要求毫不克制。这个问题在高中阶段表现得犹为突出,若任其发展,将不利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和班级建设。
关键词:自私 高中生 道德 对策
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中小孩子的主体,教师们有个共同感受:现在的孩子们自私的多了。作为班主任,时不时地会看到孩子不自觉地流露出的“自私”:只顾埋头做作业,对同学的提问置若罔闻;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先问有没有好处;总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前几天,班级里的两个孩子小西与小琪高度相差比较大,但因为是初中同学,硬要成为同桌。半个学期后,小西因为觉得自己个子矮,非要从第四排换到第三排,家长连续几天给我打电话,给班主任施压。我找了几个坐第三排的孩子谈话,大多不愿意从第三排换到第四排,理由都是我坐后面也会看不见。好不容易琳琳原意,可小琪又说,绝对不与琳琳同桌,还大吼道:“你就是要牺牲我,是不是!”这就给人一种“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感觉,更别提尊师重教之类道德层面的东西了。由此,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一、“自私”的主要表征:
(一)同学关系疏远
不难发现,一个班级,孩子与孩子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小矛盾。很多矛盾都是因为一点小事引起,从而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往往不愿帮助别人,借个笔记本不行,怕人家超过自己;问个问题也不行,怕耽误时间;说句得罪的话不行,友尽!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从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利益,难以从态度、价值观的层次与别人进行交往,整个交往的水平很低。
(二)从一己出发,计较个人得失
有的孩子对班级的要求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对是否有利于集体建设则不太关心。这类表现的例子很多:想好好学习的孩子,要求老师严抓纪律;想混个中等的孩子,则努力促使纪律放宽。在他们眼中,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为了维护它,甚至可以放弃正义、信誉、友情等宝贵的东西。例如一次,女生寝室两个女生发生矛盾,在调查处理问题时,我把其他寝室成员叫过来了解情况,孩子都说不知道,“老师你自己去问她们嘛!”如果是真不知道,同个寝室朝夕相处,同学之间这么大的矛盾,甚至需要调整寝室才能解决的事情都不知道,那么,说明对身边的事物过度不关心。如果是知而不言,那么就是考虑自身的利益,深怕得罪了其中某个同学,而没有想到问题不能够解决,会给同学带来的伤害。
二、“自私”心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的宠爱与器重
家庭的过分溺爱是“自私”这一心理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当代的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所有人看来,他们就是整个世界,父母过度的溺爱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格,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序,睡懒觉、看电视、上网、带手机等等,不昔要求合不合理,这很容易使得他们从小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形成“自我中心”的狭隘和自私的性格。
另一方面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孩子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父母的“个人自扫门前雪,莫昔他人瓦上霜”的教育,那他必将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
(二)没有学会爱自己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学会爱自己的过程,既接受自己的长处,也接受自己的短处。完全接受自己的人,不会被一时的成绩冲昏头脑,既不妒忌别人的拥有,也不为自己的缺失而悲怨。因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不会被暂时的挫折所压垮。人能接受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人也就容得下他人的各种不足之处。如果一个人能够时不时地用爱来滋养自己,很自然地就会更加爱别人。
三、解决对策
罗列现象,分析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要逐步淡化、消除孩子的自私心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优化家庭教育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之所以自私,源头在于从小的家庭教育。父母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与邻里、亲朋、同事之间和睦相处。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的控制权,让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改掉自私的毛病,学会尊重每个人。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要改变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要让孩子明自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合理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拒绝不合理的要求,鼓励孩子在学习之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懂得生活需要自己辛勤的劳动,如此就不会形成依赖别人的生活观念,就不会产生自私的心理。
(二) 尊重孩子,建立同感
在这个物欲私利极度膨胀的时代,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使自己在人格上直立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资格去教育我们的孩子。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不让自己的观点来左右他们。学生倾诉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有回应,如点头赞许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理解与尊重。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班卞任-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每次上课前,看到讲台桌放着一些废纸无人理睬时,我就在巡视的间隙,将其扔进垃圾筒内,有一次,当我刚要收拾的时候,一个值日生就冲上来,帮我扔了,还将讲台桌擦了。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平等地思考问题。
(三)增加社会实践力度
一个人越是生活在封闭抑郁的环境里,同外界的交流越少,思想、胸怀也就越狭隘,越容易自私。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非常重,又有高考的压力,业余时间都是花在学习上。鉴于此,学校应加大对社会实践的投入,每年假期真正组织孩子到基层开展实际工作。同时增加孩子集体劳动的力度,比如学校的卫生工作,很多是雇佣保洁人员来完成,完全可以分配给班级学生来完成,既节省学校的开支,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养成,从而减少自私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意识将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现代素质之一,新课程要让孩子“学会合作”,而合作恰好是治疗自私的一剂灵丹妙药。我们完全可以为孩子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比如: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七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样能很好地克服孩子自私的缺点,能极大地发挥个体潜能和群体合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调控保持积极的心态、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动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自私这一现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过分关注自己有我们大人的责任,接纳孩子心中没有别人的特点。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尤其是高中孩子,已经基本形成了自我意识,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循序渐进,转变学生的自私心理努力外。这期中,当然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大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引导。
参考文献:
【1】林孟平.心理辅导与治疗.商务印书馆.2006
【2】土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咨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