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五狩猎》不同演奏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之五狩猎》不同演奏的比较研究

刘百合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是李斯特根据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24首印象《随想曲》改编而来的,《狩猎》是《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的第五首,虽然只是一首练习曲,但作品本身的音乐性极为丰富,并且具有明确的标题,易于理解。本文通过对《狩猎》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分析,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便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更好地将音乐形象诠释出来。

关键词:李斯特;《狩猎》;对比分析

一、引言

在钢琴表演艺术领域中,由于不同的演奏家对同一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所呈现出来的表演效果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位演奏家,他每一次的表演也是不相同的。但是正是因为表演的多样性才使得音乐作品展示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表演者在对艺术作品进行独特处理时可以反映出他们较为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些是音色方面的处理,有些是速度方面的处理,甚至有些是情感方面的处理,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细微的考察才能较为准确地感受其中的差异。笔者在本文中将从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对《帕格尼尼练习曲之五狩猎》不同的演奏版本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比较的是由爱丽丝·纱良·奥特(Alice Sara Ott)、叶普盖尼·基辛(Evgeny Kissin)、马克·安德鲁·哈默林(Marc-Andre Hamelin)进行演奏的三个版本。

二、比较研究

《帕格尼尼练习曲之五狩猎》全曲围绕E大调展开,描述的是狩猎的场景,音乐干净明亮、并且有丰富的音乐形象和许多独特的创作技法,为回旋曲式,其结构为“A —A1—B —A1— C— A2 +coda”。这首练习曲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狩猎场景,其中运用了多种独特的创作技法,以此来模仿狩猎时众多的音色效果,更好地表达出音乐形象,将狩猎场景的展开、发展和结束全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演奏时间来看,以偏慢到偏快的速度依次是:爱丽丝·纱良·奥特——2分55秒、哈默林——2分46秒、基辛——2分30秒。这三位表演者均根据李斯特于1851年修改的第二版本《帕格尼尼练习曲》进行演奏,演奏的内容相同,不存在删减或增加小节的情况,因此可以将这些分秒数字进行直接地对比。从整体来看,基辛演奏整首练习曲的时间最短,说明他演奏的速度都整体偏快;依次是哈默林和奥特,奥特的整体速度都较慢一些。

1.关于乐段A的速度,在谱面开头的标注了Allegretto,意为小快板,演奏的速度相比allegro的速度稍慢一些,如图所示: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1

在这三个版本实际的演奏中,基辛演奏的速度为108,与所标注的“Allegretto”相符合。而哈默林和奥特的速度较与基辛的相比偏慢一些,奥特在演奏过程中,第一乐句前三个音的出现更加缓慢,并且这一乐句后三个音的出现也做了一个轻微的渐慢。

第9—12小节,基辛在演奏中,触键较为直接,能够感受到“圆号”般地厚重,奥特的演奏则感觉更平稳一些。如下图: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1

在乐段A的结尾处,这三个版本都做出了渐弱和减慢,相比之下,哈默林所变现出的渐慢更加明显一些,并且相对来说尾音处的呼吸保留地也更加地长。如下图所示: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1

2.关于乐段A1,奥特会在每一乐句的结尾处做出渐慢的处理(例如第24小节),并且下一个乐句(25小节)的出现也会更缓与更轻,如下图: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1

而哈默林与基辛在弹奏这个地方时,则比较干净果断。在A1段的结尾处,虽然乐谱上没有做出明显的速度标记,但是这三个版本均做出了渐慢,不同的是哈默林从倒数第三个音开始进入渐慢,而基辛和奥特则是在尾音做出渐慢。

3.关于乐段B的速度。哈默林与基辛的演奏在整体上速度稍快一点,情绪更为饱满一些,哈默林在细节上没有做出太多的处理,而基辛也只是在第47至49小节中做出少于渐弱,随后有作出渐强,直至结束。相比之下,这一段奥特所弹奏的速度则稍慢一些,感觉更加地平稳,有一种猎人能够“大获全胜”、“胸有成竹”的感觉,因此,奥特对这一段所进行的处理更加细腻。例如:首先奥特对于每个音都处理的非常干净,对踏板的把控能力很强。其次,在38—40小节中做出了先渐快后渐慢的细节处理,并且下一乐句是较为缓慢地出现,随后又恢复原速。如下图: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2

直到第48小节开始,奥特做出了明显地渐慢,每个音也更加地沉稳,直至这一乐段结束。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2

4.关于乐段A1的再现。这一乐段谱面上标记的是Ped.come.prima,意为踏板的运用如同以上,并无关于速度改变的标记,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与之前的乐段相比,这三位演奏家都有一些稍快的倾向,其中最明显的是奥特。另外,在这一乐段的开头前三个音与结尾处最后的两小节,这三人均做出不同程度的相应地渐强与渐慢,其中最明显的也是奥特,最不明显的是基辛。除此之外,基辛和哈默林在整个乐段的演奏中,没有做出过于明显的快慢处理,而在奥特演奏的版本中,他对61—64小节这一乐句做出了明显地渐慢,直到下一乐句出现后又回到了原速。如下图: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3 (1)

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的风格对其速度和力度进行适度的调整,经过这三位演奏家的对比,可以发现,奥特会将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弹奏地更加明显一些,其他两位演奏版本较为不易察觉。

5.关于乐段C,这一乐段从99到105小节中下行音阶的尾音上标注了顿音记号,如图示:

4RR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5 (1)

在实际弹奏过程中,奥特所演奏的音像效果与跳音相似,时值较为短小,而哈默林与基辛弹奏的时值较长,音像效果较为饱满。另外,奥特对101—102小节的左手和弦进行了突出,而基辛和哈默林没有做出特别明显的处理。

6.关于乐段A2,这一乐段是对A乐段的再一次再现,相同的是这三个演奏家都在这一段进行了较为明显地加速,不同的是,奥特放慢了120—123小节的速度,而基辛和哈默林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在钢琴谱的127小节标注出perdendosi,意为逐渐消失(渐微弱)的,如下图:

狩猎(选自《帕格尼尼练习曲》No.5)-李斯特-6

其中奥特将“perdendosi”提前了一个小节,基辛与哈默林弹奏的与谱例上标注的大致相同。关于最后两个和弦,哈默林所保留的时值是最短促的,并无借用踏板,而奥特与基辛的尾音借用踏板的延音,都有轻微地延长。

三、结语

在西方有一个谚语说到:“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艺术领域,每个人在聆听同一首音乐作品时,会有不同地感受,当他们再次进行二部创作时,会将自己对于作品独特的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因此会出现不同的版本。并且每一个版本都会融入自己的演奏风格,例如有的演奏家会侧重于突出高超的技巧,而有的演奏家会更加侧重于情感的把控等。

当我们对不同的版本进行分析比较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评价好坏,而是通过对不同版本的细小差别进行分析后,不仅对乐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可能会对自己的演奏风格进行较为准确地把握。

经过对不同版本的分析,我认为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作曲家的意图,演奏者需要自觉地把美妙丰富的音色放在演奏时考虑的首位,头脑里应具有交响乐队音响的想象,在触键时要特别注意持续音、远距离快速跳音、快速连音的触键方式,以及各种四、五指特殊颤音的处理、力度分析,还有要将强奏、弱奏进行正确的处理。此外,我们要尽可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演奏中去,不仅弘扬文化,相互融合,还可以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令其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白雪. 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

[2]杨华. 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刘泓杉.简析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之五狩猎》的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2(15):59.

[4]汤文浩.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以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狩猎》op.5为例[J].戏剧之家,2020(18):39-40.

[5]李倩颖. 李斯特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形态解析与演奏问题[D].天津音乐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