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活动实践点燃数学内燃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低年级操作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操作活动实践点燃数学内燃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低年级操作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查荣

宁夏灵武市东塔学校

[摘要]操作活动作为低年级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被广泛运用。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操作时“秩序比较乱”,操作活动“效果不明显”、“过程不落实”等,都使得操作活动流于表面,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的适用范围、实践策略进行了系统实践与研究,并对操作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操作活动;设计;实践;组织

操作活动无疑是动手实践的一种体现,是学生思考过程的载体,学生怎么想就会怎么做。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操作活动的设计、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操作时“秩序比较乱”、“效果不明显”、“过程不落实”……

究其原因,教师对于操作活动的目的不明确,组织不严谨,不能够把握动手操作与理性思考的关系,学生操作技能欠缺等,造成了操作流于形式,甚至浪费时间。只有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科学设计并有效实施才能使学生获得概念、结构、知识、方法的直接经验,或引发学生主动获取操作经验,使课堂变得高效

、操作活动概念界定

操作活动是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严谨的思维指导动手操作的数学过程性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整体的方向指引,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观探索、思考、实践转化并获得数学结论,进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及思想。在数学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要投入身心观察、分析、研判进而归纳、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数学思维。

二、操作活动设计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时机

在教学一上数学《认识图形》时,如果一上课就让学生去触摸立体图形,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收不回来了。需要有直观观察、思考分析、切身体验的过程。

(二)把握恰当的尺度

1ac86db435c1b142a201d38410a4c73操作活动开展过程中尤为需要注意过程制度的把控,不要让操作活动失控为一个单纯的游戏,导致预期效果无法实现。

如在教学二上数学好玩《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时,笔者设计了几个小任务供学生选择,然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既促进了小组合作,汇报时又能听到不同的结果,教学相对完整。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

1e0fe0a88561d4b650481d09a4ea8db操作活动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学生的思维可随着操作的顺序来进行,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猜测、验证、迁移等,形成流畅的思路,发展思维。

如教学三下《什么是面积》,学生先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进行猜测,然后利用学具进行验证,

三、操作活动实践策略

经过课堂实践和反思,在设计操作活动时,可根据以下策略:

(一)立足学生知识基础,降低概念理解难度

很多学生在一年级之前就认识了10以内的数字,也能够知道这些数字谁大谁小。但对于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认识方面,却是初次接触,不是很明白这三个符号的含义。此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的活8eff2e8b223c85ab4d89153b3b6754c动,有了直观、感性经历之后,再介绍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理解符号的作用和意义就要轻松许多。

【活动设计片段:一上数学《快乐的午餐》】

请你看着图数一数,这里有几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1盘子、1个杯子、1个勺子,这些够分吗?

这些餐具摆的有些乱,比起来有点麻烦。谁能把你的想法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看清楚松鼠和餐具的情况,看一眼就比出结果。

生1

生2

生3

生4

58d96bdd906b2c56026f329e4f4a1e3

cc2fa515057e50217775668e6f6234c

2d969719580a3508cd403327807ad26

960794bfd1531a1730381f34528e882

生1和生2是这样摆的,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谁能解释一下?

生3和生4是这样摆的,问摆的学生你是怎么想到?(摆的时候是这样一个一个对着摆的)

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比一开始清楚多了,这里有几只小松鼠?几个盘子?几个杯子?几个勺子?

摆一摆事实上是一个分类整理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再用已经学过的“同样多”、“多”、“少”来叙述小松鼠、盘子、杯子、勺子的数量关系。在实际教学时,第一个和第二个学生只是把混乱的图片学具分类,没有分类;第三个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摆出了上端对齐的竖的象形统计图;第四个学生在第三个学生的基础上改成了左端对齐。应该说后两个学生摆的都很好,都能达到“看一眼就比出结果”的目标。

(二)通过学具具体操作,探究计算算法算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后续学习计算的基础,在学习这块内容时同样离不开操作活动。如凑十法、破十法的意义理解、方法积累、技能形成都离不开小棒的具体操作,从而达到理与法的统一。

【活动设计片段:一上数学《有几瓶牛奶》】

4ff250e7c48dcce4edf099bad220dd28085987e38724504c267cbf9d3b6bf1

通过小棒的操作活动,将图中移动饮料的过程具体化。从5根小棒中,抽出1根,与9根合成一捆,也就是10根,从而理解“凑十”,渗透转化的思想,将陌生的9加几转化为已经学过的10加几,降低计算难度。

四、有效操作活动的组织要点

1.学具摆放

低段的孩子对于学具是很感兴趣的,加上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学具很容易从帮助其学习的有效工具变成分散其注意力的东西。因而教师需要明确学具摆放的位置,制定一些规矩比如放好后不能随意乱动,违反了会有什么后果,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小动作”。比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听清要求再行动,其他时间手放好”;“小棒小棒捆起来,请你放在左上角”。

2.分组操作

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等则有利于学生的合作经验,同时增进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适合任务

适合学生特点

自我探索

概念理解或建立表象所需要的操作互动,如认识立体形,平均分等。

较为基础、面向全体;具有强大思维能力并可以独立开展探索的能力。

同桌合作

规律探索,如数间关系等等。

学习水平基本相近,可以互帮互助的。

小组合作

稍复杂的问题情境,独立完成花费时间较长的,或是菜单式选做的多个小任务,如综合实践活动等。

异质分组,指定负责,结构化分工。

3.做思结合

在操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前问、做中想、做后说,带着问题开展操作,引导学生凭借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及时展开抽象思维,组织学生在操作后将内在的思维活动通过语音或文字符号外显出来。

4.关注全体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学习的加深是有所分层的。在展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启发点播,努力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有所收获,特别是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5.个性呈现

操作活动后要注意汇报交流,一般操作结果都有一些共性,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典型,把不同的共性反应出来。有时也需要选择一些错误资源,通过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越辨越明。老师要在反馈交流后进行小结,使学生对于结果有一个脉络清晰的认识。

操作纵有万般好处,但操作活动的有效性、趣味性,操作情境的思维性,操作任务与学生心智发展的适切性都直接关乎操作目标的达成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好的任务线索,才能发挥操作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张胜利.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别与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

[2]任迎迎.低年级操作活动因简约而有效[J].考试周刊,2012,64

[3]魏霞.初探“小棒”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杨静.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操作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