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编组运营模式下地铁运力与客流匹配度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不同编组运营模式下地铁运力与客流匹配度对比分析

王聲鸿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地铁运力供给与客流需求的匹配是企业与乘客利益的博弈过程,匹配度代表着企业运力配置的协调程度。科学合理地对不同编组运营模式下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有助于优化有限资源配置,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利用率及系统服务水平

关键词:不同编组运营模式;地铁运力;客流匹配度对比分析

引言

线路设备条件决定地铁的运力上限,而运输组织方式决定企业实际提供的运力范围。线路设备条件在项目建成后对运力的影响就基本固定。通过灵活编组更能适应动态多变的客流,兼顾企业利益与乘客服务水平,从而更好的满足相关技术设备条件,提升地铁整体运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地铁运力以及客流疏导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地铁运营管理

地铁运营管理涵盖包括设备维护、客流组织、运行情况、结构维保、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的管理侧重各不相同,实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以下即针对运营安全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运营管理方面现有问题。

1.1运行管理

地铁运行管理是通过运营控制中心实现,通过运营控制中心实现对列车运营的管理调度。地铁车辆的合理调度室实现安全运营的保障,因此需要考虑列车驾驶、行车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多级管理制度。

1.2设备维护

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运行对地铁运营有着重要影响,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是运行安全的基础。当前设备维护管理存在问题:(1)缺少完备的管理制度,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尚未有可行的参考依据,无法有效地进行机电设备维护。(2)管理方法落后,现有设备维护管理方法仍是采用传统模式,未能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并且整体维修技术落后。(3)缺乏管理人员监督,在设备维护时存在检修人员未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导致维护效果差带来安全风险。(4)总结不足,大多管理和检修人员只是完成日常工作,未能够进行定期的总结,在检修管理中往往会忽视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安全问题。1.3应急管理地铁项目应急管理是指对地铁项目中由于人为、环境、设备等因素产生的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响应。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地铁项目起步较晚,相应的应急管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问题:(1)应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应急管理多是依靠现场人员经验,在进行事故紧急程度判断时主观性较大。(2)对事故划分不够细化,当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如何进行应急处理不够明确,需上报上级等待指令。(3)责任划分不清晰,现有应急管理模式未能建立根据事件的类型和紧急程度而确定汇报层级的完善体系,容易延误最佳处理时间。

2不同编组运营模式下地铁运力与客流匹配度对比度分析

(1)固定编组模式下,运营开始和结束时段运力与客流匹配情况最差,其次是早高峰时段,匹配度均低于50%。全日其他各时段匹配度均低于60%,存在客流高峰时段运力不足,低峰时段运力虚糜的问题。(2)固定编组模式下,早高峰时段客流量大,过度拥挤,导致乘车舒适度指标过低;运营开始和结束时段,客流分散,发车频率低,导致断面满载率和候车满意度指标都比较低,因此,这3个时段总体匹配度最差。(3)灵活编组模式下,所有时段匹配度评价值均优于固定编组模式;除早高峰和运营开始结束时段外其余时段匹配度均高于60%,匹配度良好。(4)灵活编组模式下,运营开始和结束时段匹配度提升效果最为明显,结合指标值变化可见,灵活编组可有效提升低峰期乘客的候车满意度及断面满载率,同时使乘车舒适度保持在较为合理的区间,可有效提高列车能力利用率及乘客服务水平。综上所述,灵活编组相比固定编组各时段匹配度更高,表明灵活编组更能适应动态多变的客流,兼顾企业利益与乘客服务水平,在能满足相关技术设备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优先采用。

3地铁运力与客流管理对策

3.1加强地铁运营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

地铁运行的效率以及地铁运行的质量,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地铁运行全过程需要保障精准、及时、合理,且地铁运行的全过程需要多人参与,以保障地铁运行效率符合运行要求,使整个运行体系与各环节实现融合。因此,在地铁运行中需加强人员的综合技能,如对乘务、车辆控制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地铁运行流程以及标准,提高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降低地铁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行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密集,要求地铁运营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而高素质队伍的集中体现便是职工内部的技术含量。以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为例,这些城市目前的人员配备除委外维修外,成熟地铁每公里必须按照55人的标配才可以满足地铁运营。而目前参照多数地铁城市每公里70~80人的标准,在55人的配备中,便可省去大量的员工成本。因此,应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了更好地提升职工素质,可以融合香港地铁的管理模式,使工作人员满足精一、会二、学三的要求,掌握处理简单故障的要素,既节省人员开支,同时又能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服务客户。例如,南京地铁在运营开始便提倡一岗多能的用人策略,通过该策略,使某一岗位员工具备多岗位的业务技能。

3.2票价动态调整

为优化本市地铁票制票价,应综合考虑运营成本以及居民可负担率,择时启动票价动态调整机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动态定价的考虑因素,使票价制定与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挂钩,实现票价逐步分阶段调整;引导客流分布、尽量均衡供需,本市轨道交通运输存在高峰期难以满足乘客需求、平峰期难以维持运营成本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行错峰票制票价来引导客流分布,降低高峰期拥挤率、提升平峰期承载率,尽量实现供需均衡;保障通勤刚性需求为主、固化绿色出行需求,设计推出通勤票、学生票等票制。主要保障通勤刚性需求,不增加甚至减少刚性通勤群体的经济负担。此外,固化绿色出行需求,推出联程优惠票,促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降低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实行错峰票制票价。在早晚高峰时期整体提升地铁起步价和里程分段价格,同时结合峰前优惠票制,引导高峰期出行人员错峰出行,减少高峰期非通勤人员的地铁出行,扩大平峰时段的客流。高峰期出行乘客往往是具有通勤需求的工作人群,总体来说,其平均收入一般高于非高峰期出行乘客,对票价的敏感程度相较而言也会更低。因此,适度提升高峰票价能够在降低高峰期拥挤率、提升平峰期承载率的同时,最小化给乘客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时,可以对车票价格进行精细化制定,由于通勤乘客普遍使用电子支付,因此对于电子支付的通勤乘客可以将票价分段单位在0.1元,提升地铁高峰期运行的边际效益。制定多样化票制。在票价调整的过程中,为不同的社会群体量身定制不同的车票种类有利于和票价调整相对接,使票价调整更容易为大众接受,吸引乘客选择平峰期乘坐地铁,在客票收入上能够有更好的可持续收入。具体来说可以推出通勤票、学生和老人群体优惠票、联程优惠票等。设立定期通勤票,分为月票、季票和年票。主要满足每日通勤市民的刚性需求。通勤乘客是造成地铁早晚双高峰的主要人群,通勤票中可以加入峰前优惠票制,对早晚高峰前进站的乘客给予一定的折扣优惠,实现有效转移价格敏感的通勤乘客。而将峰前票价优惠的截止时间设置在双高峰前,能够最大化乘客转移效果、减少检票口压力。此外,通勤票限定上车站和到达站有利于区分出通勤群体和非通勤群体。通勤票制并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刚性通勤群体的支出,剥离非刚性需求的乘客。

结束语:

通过对不同编组运营模式下地铁运力与 客流匹配度的对比分析,能证明采用灵活编组运营 模式的优越性。对其主要运营参数对匹配度的影响 进行分析,在当前灵活编组实际运营案例匮乏的情 况下为运营企业编制灵活编组行车方案提供。

参考参考文献:

[1]田恒宇. 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时地铁进出站客流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20.DOI:10.26935/d.cnki.gbjgu.2020.000711.

[2]邹庆茹.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高峰客流拥挤管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3]田婉琪. 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运量综合匹配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4]厉立,汪波.城轨交通断面客流与运力配置适用性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04):60-64.

[5]张铁岩. 客流波动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