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邮编310023)
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结合国内外各大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现有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硕士生培养、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也硕果累累,但工科学术型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比较局限,没有形成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传统的土木工程硕士生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土木工程学术性硕士生培养方向是专业性、研究性,实际性,应用型的、复合型的。实践能力是卓越工程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应用型工科学术型硕士生教育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土木工程工学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省内外主要高校调研
(1)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坚持“以基地为主,多种实践形式并行”的原则,围绕“基地型社会实践”和“主题型社会实践”两大工作主轴,推进高校和社会(地方及企业)合力育人模式,贯穿课程化建设和全过程环节考核,发挥社会实践对研究生科学研究、择业就业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的重 要作用,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实践形式有:
(A)基地型社会实践
(B)主题型社会实践
(C)海外社会实践
(2)省内其他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要求通过结合课题到校外企业学习、调查研究和做实验等,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0.5学分。温州大学要求通过结合课题到校外企业学习、调查研究和做实验等,工程实践时间不少于4周,增强对工程领域、工厂现场和社会实际的感性认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增长工作经验。浙江理工大学要求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2周。我校要求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不少于6周。
(3)省外部分
西北工业大学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
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没有具体规定实习周数与学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要求硕士生结合科研课题到生产单位参加调研和生产劳动等科研实践工作。导师、学科和学院对硕士生教学与实践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经考核合格者,可计1学分,没有具体规定实习周数。
福建工程学院分为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两种模式,共计4学分,没有具体规定实习周数。
海南大学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之间的暑假进行,时间为一个月,1学分。
合肥工业大学要求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包括生产、施工现场、设计等方面的科研活动,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计1学分,没有具体规定实习周数。
三、土木工程工学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及传统化
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为3年,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要撰写论文,阅读大量文献,同时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这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研究领域。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传统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本科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2、研究生思想功利化
很多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特别是普通高校,部分学生是调剂过来的,其本身对科研并无兴趣,而是基于就业待遇的差异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这就造成研究生不能专心致力于研究,缺乏做研究所需的基本科研精神。
3、发展战略和目标地位模糊
各个高校发展目标和模式趋同,大都模仿与一流研究型大学相同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内容不够,学术性、理论性内容过量。实践性是土木工程的明显特征,如果没有实践,工程就无法实现。
4、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课堂教学比重过大,存在着严重的本科化的倾向,设置口径狭窄,培养方案
单一。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所占比例过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雷同。开设的实验、实习课局限于掌握操作技术,不能突显出实验、实习课程的重要性,理论课比实践课多。
5、面向工程实际不足
忽视工程训练的重要性,把工程实践教育或工程训练排斥在学校课程体系之外,致使较多实践性、认知性强的专业课无缘工程训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获取效率不高,动手实践能力薄弱。产学研合作不到位,与企业的联系不足,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工程教学与工程生产完全脱钩。
6、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教师普遍缺少工程背景,无法给学生传授一线的实践经验指导,很多老师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授的升级过程都是在学校环境下完成的,尽管学历很高,但却缺乏工程经验,缺乏与企业沟通的共同语言,从而使教师参与的工程项目少,无法给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以我院为例,双师型的硕导寥寥无几。
四、土木工程工学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建议
1、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的培养理念及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的培养应在保证硕士研究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与国际形势接轨、掌握建筑领域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使学生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而非单纯地学习课程本身。同时,教师要使研究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查阅文献到撰写论文等工作中学到做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或工程实际操作中。
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注重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比赛和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比赛。
2、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高校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则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研发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工作。企业通过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与高校合作,帮助自身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新工艺,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高校研究生通过在企业生产实践,增加社会经验,增长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出台专门政策鼓励硕导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究
学校应要求研究生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二级学院联合出台专门政策,鼓励硕导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究,即所谓的“横向课题”研究。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到合作科研攻关的企业去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同时完成研究生的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由于这类课题来源于企业,又在企业生产条件下完成,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能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现实应用。以这种模式构建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深受企业的欢迎。
4、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在教师岗聘方面,建立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激励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土木工程行业内的相关职业资格;硕导上岗条件设置中,能体现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大“双师型”导师的比重。积极建设一 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从而培养出大批具有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生。
文章依托“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工学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2018yjsjg02)。
参考文献:
[1]刘会欣, 管军, 吴飞. 地方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问题初探[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4(3):102-104.
[2]成红英, 刘超英. 地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环节的缺失与应对方法[J]. 高师理科学刊, 2008, 28(5):105-105.
[3]袁慧, 于兆勤, 秦哲. 新形势下培养提高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认识与实践[J]. 高教探索, 2007(2):61-63.
[4]孔垂谦.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1):38-40.
[5]刘祖润, 聂荣华, 吴亮红.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