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及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及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白静

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6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不过市场经济的问题却在不断显现出来。[财1]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来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系列的机遇:首先是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经济增量依然可观;其次是经济增长更为平稳,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化;再次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企业的发展前景更为稳定;最后是政府的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宏观经济;企业发展;应对策略

1新常态的概述

新常态则是指在经过长时间不正常状态发展之后,重新实现正常状态。社会即由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不断否定的否定中不断发展。人类对于社会认识,即经过常态至非常态发展,之后到新常态否定的否定中,不断上升。始终贯穿于常态、非常态以及新常态发展主线中,属于事物规律和本质。经济性常态,即人类经济建设过程中,肯定、否定以及否定地否定前进过程中所获成果,也是经济认识中肯定、否定以及否定的否定螺旋式上升结晶。

对于新常态经济,即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发展模式以及转换经济范式,其和GDP导向经济模式以及旧经济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新常态主要借助发展实现增长,借助社会全面建设将GDP增长摈弃,市场核心机制为价值机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目标。

2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意义

(1)宏观经济管理是宏观水平上市场经济管理过程的状态,主要目的是在于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的增长,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并稳定市场价格等。市场经济动荡不定,需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进行监测。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市场经济缺乏控制会面临产品短缺甚至企业垄断。由于单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合理化和科学地配置市场资源,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2)计划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计划管理,我们将为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好适当的准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宏观经济管理计划需要以下环节:第一,充分了解市场新闻,收集市场信息的各个方面,为宏观经济管理做准备;第二,分析和比较数据,并使用结果帮助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措施;三,在实施进行中,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去调整计划。

(3)当前,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建设阶段,虽然经济水平正不断增长,但实际市场中的调整手段不足,市场经济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因为没有有效而适当的调整方法,国家需要将宏观经济管理应用于市场经济管理。并且在应对不同地区、不同问题时需要采取正确的手段指导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挥宏观经济管理作用。

3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的市场经济建设工作都是立足于社会化生产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调节对生产进行社会分工,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形成共同竞争、共同繁荣的现象。在实际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追求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会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发展不平衡和垄断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必须要应用经济的宏观调控,对经济命脉进行有效把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3.2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保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济职能也在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改革,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国家有权实施直接管理。通过这种形式,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企业发展的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有两种,首先是生产产能过剩,其次是生产产品过剩。从通俗的角度来讲,产能过剩主要是指设备的利用率不足;产品过剩主要是指企业出现大量的库存积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企业本身的产能利用率低下。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始终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那么那些被淘汰的企业就会出现设备闲置的问题,造成产能过剩;其次是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的不足,目前很多投资活动主要流向了那些利润较高的行业,导致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很多投资机构会对高利润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这种资金投入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但是这种单一的投资模式会导致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失衡。此外,就算资金流向利润较低的行业中,也会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同质化的产品为主要的生产对象,这些产品往往生产成本低廉、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生产效益,导致企业的库存较高,造成企业的产能过剩。

4.2企业发展的创新不足问题

很多企业目前缺乏必要的创新动力,国内市场环境难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欲望。其次是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不够,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是极为重要的,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企业在实际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企业不愿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往往更倾向于购买专利,模仿产品。最后是创新人才储备方面的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历史不足,难以形成对企业精髓进行有效的积累与沉淀。企业的人才流动性较强导致人才梯队建设难以为继,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4.3企业发展的管理落后问题

首先是企业对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业绩为考核目标,对那些能够为企业本身带来丰富利润的产品更为重视,而对企业的管理不够重视。此外,很多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不善于学习和思考,在企业的组织体系上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设计,风险评估工作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开展,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混乱。最后是在管理人才上,企业的人力资源较为缺乏,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追求企业的经营利润,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管理人才上的匮乏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从而降低企业的发展质量。

5宏观经济形式转变下的企业应对策略

5.1创新企业经营战略,优化产能结构

企业在当前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提升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企业产品线进行有效的规划,对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理解“轻资产”的经营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针对自身资源条件有限的不足,借助其他资源,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轻资产并不等于没有资产,轻资产的商业模式要求企业有效配置自身资源,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替代市场对企业的估值。

5.2创新人才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

在企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的培养活动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重点改革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才流动性过大,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外部因素,同时,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工作质量不足,导致人才流动性过大。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源工作。首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人力资源梯队的规划,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促进人才内部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发不同人才的不同优势,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其次,是要在此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当前很多企业在奖惩机制建立过程中,更注重惩罚机制的构建,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层次不足,对自身的人才结构特点不够了解。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员工在试错的过程中提炼出来。而公司奖励制度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最后是要建立良好的晋升制度作为企业奖励制度的补充,挖掘员工的潜力,推动员工不断进步。这是培养企业领导的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混日子”的不良风气,同时也能够让更为优秀的员工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

5.3创新企业治理战略,提升管理成效

推动公司进行规范化治理,是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保障,能够推动企业自身产权明晰及权责明确,发展为现代化企业。企业在创新治理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建立起“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体系,建立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以及管理层等现代化的运作体系,分离公司的所有权、监督权、执行权和管理权,使不同权力能够相互制衡与监督,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这一治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推动公司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其次是要完善公司的内控制度。公司内控工作的开展是推动企业管理改革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企业内控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立足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特点和经营环境,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控制管理体系。将管控过程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审计和人员管理各个方面,以便于企业的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和人员培训晋升制度发挥必要的作用。最后,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修订与监督考核,企业开展控制工作,必须要立足公司的实际业务基础,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检验,避免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形式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切实改进企业制度不完善的部分,从而对制度管理工作、制度奖惩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背景下,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必须解读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下,可以对市场经济的不足进行弥补,并可以解决在市场经济中一些无法调节的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春梅.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管理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2020(03):247-248.


[财1]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