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小学美术教学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邱爱萍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    

摘要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则是美术教育的黄金期,通过对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分析、总结,制定合理方案,积极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能诱发小学生画画的积极性,从而是学生主动学习,展开思维的翅膀,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绘画激情,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学、小学教学、兴趣培养

    美术是通过视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但不管学什么,让学生感兴趣是最先考虑的话题,美术也一样,学生只有对美术感兴趣,才有可能在艺术的领域走的更广阔,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开启学生们的兴趣之门,让孩子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去画,这样才能收到预期更好的效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慢慢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更多内容,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生一般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自由散漫,懒惰贪玩、而且情绪不稳定等,这是很多低年级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分析

    (一)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差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上课存在注意力稳定性差的情况,而且注意时间较短,教师在讲课时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一点事情特别容易分心,抗干扰能力差,美术课学习中一些细微的异常声音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还有的学生注意有明显的情绪性,容易转移。比如:窗外的鸟叫声、汽车的鸣笛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声等,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情不自禁地往窗外看一看。还有些学生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在家里发生的不愉快,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跟同学、老师发脾气,严重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生普遍存在记忆力差的情况

    学生学习知识较慢,一般都存在记忆速度、记忆精确度、记忆持久性等诸多方面都相对较差的情况,常常表现为“记得快、忘得快”,或者“记得慢、忘得快”,会出现学前忘后、顾此失彼的现象。今天讲的课堂知识,明天上课基本都忘了,甚至有些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很久背不下来。还有一些学生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记忆力差导致学生学习比较吃力。

    (三)小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差的情况

    学习知识困难的学生意志力一般较差,主要表现为:(1)是缺乏自觉性,做事被动,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容易出现急躁、动摇、退缩等情况。比如:上课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作业完成情况比较被动,如果老师、父母不监督、催促,很少会主动去做。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就是退缩、回避、害怕,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2)是缺乏自制性,不能控制、约束、协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忍耐性较差。比如:上课爱搞小动作、左摆右晃、东张西望;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的我行我素,经常说一些惹怒大人的话,干扰大人的活动;自认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3)是缺乏坚韧性,缺乏为实现目标而坚持到底的毅力,对待活动往往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有过度暴力性、对家长课老师的依赖性、以及对自己的散慢性。比如: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或者不想去做某件事情时,就会倾斜暴躁、大吼大叫、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等现象;还有些孩子过度依赖老师和家人,遇见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面对,这种依赖会让孩子变得意志力更加薄弱;还有就是做事缺乏持久性,比如学习兴趣班:武术、钢琴、舞蹈、书法、象棋等,很难坚持下去,往往都是半途而废。

    以上总结的“三差”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的神经心理功能发展有一定的不平衡性,感觉系统失常、注意发展障碍、学习策略不良和学习动机水平都偏低。所以,低年级的孩子在注意力、组织能力、反应能力及 社会适应能力上远远不如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欠缺学习策略和方法,自觉性较差,意志薄弱,缺乏坚持,容易被困难吓到,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生美术教学难点应对策略探讨:

    小学生是我们培育的对象,对学生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困难和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三差”问题,解决“三差”问题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孩子喜欢它,才会用心去学习它、研究它,只有这样“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画画不再是一种负担、压力而是一种快乐、体验,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带领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以下是对教学难点的对策探讨:

    (一)爱屋及乌式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去打开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往往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进而喜欢这个老师的课,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在孩子们的眼里,最喜欢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我们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平时要注意与他们的沟通方式,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去交流、要以爸爸妈妈的身份去爱他们、鼓励和爱护他们,人心都是相互的,尤其是孩子,简单、天真、纯洁,你爱他们,他们也会爱你,会很自然的愿意跟你在一起、喜欢跟你学东西!这样,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会有很好的感情基础,自然会为教学效果加分。相反,如果学生讨厌某个老师,自然也就会讨厌这个老师教的课。记得有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便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喜欢学、愿意学、开心学。爱屋及乌实际上就是一种晕轮效应,而晕轮效应是指一方觉得某个人或者事物好的时候,自然而然会觉得他有着很多优秀品质,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对于学生画画的培养亦是如此,教师需要看到自己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用晕轮效应的目光看待绘画状况,从主观意识上改变对绘画的想法。

    (二) 给学生提供想象及绘画空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兴趣往往都是建立在比较直观的图像、事物上,所以,教师就需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人为创造环境让学生融入绘画,更要为他们提供画画的所有素材,创造画画的氛围,来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开始绘画。如果孩子拿着毛笔四处乱画,单纯地阻止他们,还不如为他们准备好颜料、纸张、画笔,让他们尽情地涂。要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个性就是创造力。试想如何学生的美术作品都画的一模一样、整齐划一,那就等于失去了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及美术的意义。

    (三)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观察能力

    美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既有美术史论的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创作的技能学习。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产生陶冶作用。[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观察物体、表达物体、描述物体。如果脱离实际生活,只凭想象去画,画出来的东西不仅没有灵感,而且也不真实。所以,一定要先会观察、了解了物体的形状特点,再下笔。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意识,必要时也可去触摸一下物品,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图案对比,形状大小等。学生边观察教师边讲解,从而加深学习印象。

    (四)建立教室小红花园地

    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可以在教室的角落建立一个小红花园地,把班级每个孩子的名字写进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努力完成作业的同学,则课得到小红花作为奖励,小红花的多少则是他们平时表现好坏的一种体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可以激发画画的兴趣,指出缺点明确不足,让学生及时获得反信息,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创作的完美效果。对于每节课都表现好的学生,每次课后该同学名字后都奖励一朵小红花,一周一统计。通过展示小红花的多少,也可以激励孩子们认真听讲、保持好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

    (五)适时换位教学让学生当一把“老师”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比较腼腆、胆小,而且听、说、读等能力还不完善,每节课的内容学完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轮流上台,模仿老师的样子,把当节课学习的内容再给台下的同学复述一遍,这样不仅可以让那些记忆力差的孩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形成牢固记忆,久而久之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个人自信心和胆量!有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害怕上台讲不好,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会很用心的去记忆、模仿。所以,经常让学生们上台讲课,不仅可以加深学习记忆,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六)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绘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不同的年龄段,要采用不同的而教学方式,孩子的年龄不一样,身心发育特点不一样,所以,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一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能理解、能听懂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课前课可采用趣味游戏、或视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画一幅妈妈正在辛苦做家务的图画,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道具,扮演妈妈的角色,把辛苦干活时候的经过、状态演一遍,学生们会印象深刻,很快融入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待学生们情绪高涨起来,跃跃欲试,接下的事情就水到成渠了,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和点拨一下,他们的画面就构成了。教师在命题画活动中,还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兴趣,若发现学生有更感兴趣的内容,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创作,如:画“我的小手”,让学生在画自己小手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在手的造型上添画小孔雀、小公鸡、小花等。也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绘画积极性。〔2〕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做游戏、播放动画片等等多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来达到预期更好的效果。

    (七) 经常参观美术馆扩大学生视野

    在西方国家,美术馆是孩子们经常去的地方。培养孩子的审美,美术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作能力为辅,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3]这样不仅可提高艺术爱好者及学生们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而且对美育教育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还可为艺术家及学生们的创作提供参考依据。学生们通过对绘画艺术作品观赏,不仅拓宽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提升文化品格,提升艺术修养。同时也培育学生们艺术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以此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夏令营写生、艺术加油站等活动,来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感受艺术的氛围,体会美术作品的魅力。

    (八)优秀美术展示、营造校园艺术文化

    营造校园艺术文化,可以在教室、走廊、宣传栏、食堂等地方,悬挂学生们的优秀美术作品,比名家真迹更有激励性,因为这些作品来源于学生之中,贴近学生实际。用学生的美术作品与校园的人文建设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画画的主动性,而且作品展示,是赏识性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动态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交流、讨论、总结。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向别人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励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提高综合素养。研究表明,接受美术教育的学生能够获得一种极强的协调和自控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培养及其技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让美术教学把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联系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可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少儿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静雅.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期

[3]王丹.《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标》[M],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