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浅谈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

普照玲

安龙县第七小学  贵州省黔西南州  552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程具有美育功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鉴赏课程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掌握创作手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随着对社会发展动态和美术发展的研究和认识,人们对美术鉴赏的能力已经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由于对美术作品的不同形态的表现方式(从视觉上、语言上)的不同,对美术作品各具内涵和意义的鉴赏能力也不尽相同。美术鉴赏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人们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那么对鉴赏能力的发展也就具有了很强的前瞻性。而且人的一生中对美术鉴赏能力发展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

一、小学美术鉴赏课程的教育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程的重视不足,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疲劳感,降低了学习兴趣。而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过程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相较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美术课程中,教材里不仅包涵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展示了丰富的美术作品。伴随着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美术作品在时间的洗礼下流传至今,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而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不同的历史背景,了解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同时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对“秦始皇兵马俑”进行鉴赏时,学生可以学习秦朝的历史文化知识,感受秦朝的雄厚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审美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提升的过程。小学生因生活经历相对较少,此时的审美观念尚未健全,而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文化、情感等要素,能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四)健全学生的人格

美术作品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人生阅历,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作品,在此熏陶下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为例,教师讲解作品本身,以及这些事物代表的高尚情操,能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注重美术理论引导

掌握必要的美术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深化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注重美术理论引导,首先要求教师提高对美术鉴赏的重视度,积极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求教师合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时予以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多角度渗透自然美育

美术鉴赏教学中,多角度渗透自然美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利用自然意境美。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自然意境。例如,看到作品中的梅花,联想到梅花所处的意境,感受其不畏寒冷、不怕困难的生命力。第二,利用自然环境美。在自然环境的引导下,学生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能净化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提升审美素养。例如,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城市中的园林亭阁,都是自然环境美的表现。第三,利用自然生态美。要想感悟生态之美,应该将美术作品和自然结合起来,在生态环境中感知美。例如,以麦秸为制作原料的画作,是一种典型的生态作品,教学中让学生分析自然生态美术作品的材质、光泽与纹理,能促使其感悟其中的美感。

(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第一,教学设计注意要面向全体学生,设置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确保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能有所收获。第二,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布置不同的课余作业。其中,针对优秀生主要是培养学习能力,针对后进生主要是夯实知识体系,针对学困生主要是激发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重新回归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管控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构建自主学习环境,能有效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需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个美术作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作品进行自主鉴赏。如此,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新型教学手段的配合,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美术鉴赏属于直观教学,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能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进而为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包括:第一,将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材料,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提高学生兴趣。第二,鉴赏美术作品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第三,将课件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行查看学习。

(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自然美育以自然环境为核心,自然环境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美也来源于生活。因此,美术鉴赏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能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视角看待作品和分析作品,这样既能降低鉴赏难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成长记录”课程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的童年素材,如照片、明信片、视频文件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分享自身经历,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其更主动地投入美术鉴赏活动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鉴赏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将自然美育融入教学中,对人格结构、知识结构、身体结构、审美结构的发展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在自然美育角度下,文章从注重美术理论引导、多角度渗透自然美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创造自主学习情境、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六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峰.发现美,欣赏美——对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9(23):35-36.

[2]马宁.自然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鉴赏探索与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7.

[3]孙燕飞.传统艺术鉴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3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