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清新区第二小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800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吟唱古诗词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读、吟、唱、舞”四部曲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吟唱古诗词;传统文化;读;吟;唱;舞;四部曲;诗词音韵;经典魅力;诗词韵律、诗词内涵;感悟升华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文明历史的古国。它那渊博精深的古诗词,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断发展的艺术瑰宝。诗歌吟诵贵在将古人诗歌原有的韵律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和诗人的生命结合起来,令诗歌的生命延续,生生不已,这就是中国诗歌的吟诵之妙。古诗词吟唱诗情我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诗词吟唱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尤其符合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思维与审美特点,处处体现了以行为操作为核心的注重过程、功能、动态的整体音乐观。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吟唱古诗词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我在小学中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尝试了“读、吟、唱、舞”四部曲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读”的序幕曲--读出诗词音韵
读,是吟唱古诗词的前提。在吟唱古诗词教学中,“读”的训练部分主要以读好诗词中的字音、节奏等技能为主,包括不同格式的古诗词声律入门,让学生在训练中增强对古诗词诵读文化的感性体验。在花城版一年级上册《咏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先读准字音,再按歌曲音乐节奏读出古诗的音韵的方法进行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让学生读出《咏鹅》的语言美、音调和谐美。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古诗大意品味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吟”的进行曲--吟出经典魅力
吟,是吟唱古诗词的基础。在“吟”的推进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从读发展到吟,以掌握诗词中的韵律、气息、情绪等技能为主,有利于学生快速、神奇地记住古诗词。在《咏鹅》的教学中,我主要结合诗情、诗意引导学生进行吟诵。师:“在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里,有一只大白鹅在清清的水中游来游去,请同学们亲切地呼唤它”生:“鹅-鹅-鹅”师:“它昂着头,朝着天,高声唱歌,请同学们吟诵”生:高兴地、摇头晃脑地吟“曲项-向天歌”师:“它那白白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真漂亮啊!吟”生:陶醉地吟“白毛-浮绿水”师:“它那红色的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真惬意!吟”生:摇头晃脑地轻轻吟诵“红掌-拨清波”。学生通过老师巧妙的引导点拨从读发展到吟增强了语感吟出了经典诗词的魅力,充分理解了诗情、诗意,掌握了《咏鹅》的韵律、气息及情绪,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阔然开朗,水到渠成地记住了古诗词。
三、“唱”的主题曲--唱出诗词韵律
唱,是吟唱古诗词的教学重点。“唱”的实践部分主要让学生轻松地体验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在教学《咏鹅》中,我主要采用逐句教唱法来教学,在唱的过程中一边唱一边带领学生比划旋律的高低走向,细细体味旋律线条的变化,这样既能辅助唱准音高,也有利于保持声音和气息的连贯,唱得美。歌曲的最后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彰显“美”的点睛之笔,我作出这样的处理:老师多示范几次,让学生模仿,感受力度从渐强到渐弱的变化,使学生在“唱”的实践中体味歌曲的韵味、诗词的韵律,传承传统经典文化。
四、“舞”的华彩曲--舞出诗词内涵
舞,是吟唱古诗词的创作升华。“舞”的创作展示部分主要是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升华,“咏诗舞”创编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意识,以舞蹈的方式展现古诗词的内涵。在《咏鹅》的教学——咏诗舞创编中,“鹅鹅鹅”乐句我就引导学生创编鹅抖动脖子啄食的动作:大臂与小臂弯曲,手腕往下压、四指并拢、大拇指下压,小臂带动往前啄;“曲项向天歌”乐句就引导学生创编鹅弯曲着颈部朝天唱歌的样子:左手从身前摆动,小臂带动大臂高举啄动模仿鹅弯曲着颈部朝天唱歌的样子;“白毛浮绿水”乐句就引导学生创编鹅在水中抖动羽毛的动作:双手往下刷动,示意全身白白的羽毛,然后往后压掌轻轻抖动,模仿鹅在水中抖动羽毛的动作;“红掌拨清波”乐句就引导学生创编鹅游泳的动作:把双手当做鹅的双掌前后拨动模仿鹅游泳的动作。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集体创作咏诗舞的方式,发挥集体合作精神挖掘古诗词的内涵;通过小组、个别、集体展演的方式再现古诗的美妙意境,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升华。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吟唱古诗词教学,唱好这“读、吟、唱、舞”四部曲能优化课堂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奏好音乐教学的和谐乐章。
参考文献:
1.刘海蓓《用音韵和诗情魅力感染学生》本色语文谭丛,2012
2.仇海平、李海燕《古诗词歌曲在中学语文中的教学运用》学理论,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