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涞源县第一小学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很多教师意识到减轻学生语文课业负担的重要性,但是在当前课堂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让“双减”政策真正渗透在语文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依然习惯于用重复做题的形式来布置语文作业,学生存在较大的课业压力,无法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内容、形式期间,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设计一些理论性、习题式的语文作业,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语文教学进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升。同时,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互动,在设计语文作业期间,没有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差异点来设计语文作业,无法增强学生参与完成语文作业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作业设计
引言
在小学,作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扩展环节。老师要布置好家庭作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对作业的改善要坚持基本原则,遵循创新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理论性。同时,要做到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让知识拓展,让情感体验和实践升华,以真正实现对小学语文作业的革新。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课外作业设计的目标不合理
当前对布置课外作业的目标定位,基本可以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成绩来概括。目标不存在问题,但一味追求巩固课堂和提高成绩,就会导致结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在设计及布置课外作业时,仅运用课本或课堂知识,缺少必要的延伸与发展,不能有效囊括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课外读物中的知识。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科目,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本身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天然具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特征。片面追求提高成绩的设计目标下,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课外作业的功利性突出,形式效果远超过实际效果。教师、学校、家长、社会都过分看重成绩结果,忽视学生自身进步发展的多面性,对个体差异性选择性忽略。
(二)作业设计统一,缺乏层次性
作业应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进行分层,安排有目标的作业。相反,“一刀切”的作业方式会使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感到缺乏挑战;让那些知识储备较少、接受能力差的同学无法完成,从而产生挫折;进而丧失自信,从而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
(三)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在布置和学生完成基础作业与实践类作业后,小学语文教师较为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方面的评价,但是因为评价主体是教师自己,导致评价不够全面。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提出学生自评、学生相互之间评价以及家长参与作业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实践和应用能够使作业评价工作更好地落实。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分层作业”,激发作业兴趣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在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新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渐改变,教师也关注到了学生个体差异。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融入分层教学模式。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样,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不仅能借助作业巩固课堂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融入分层元素,无论对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激发,还是小学语文作业模式的改革优化,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借助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增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对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只要求学生掌握文章里出现的生字生词即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后期教师对文章的讲解,理解文章内涵。基础性作业,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和课后注释便能完成,不仅能提升学生作业自信,也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对作业积极性的调动十分有利。另外,对班级中的中等生和优等生,分别布置“《精卫填海》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和“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学习到了什么道理?”等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实事求是,从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围绕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不仅体现出了“减负提质”的作业设计理念,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与水平
意识到问题,或者说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以人躲避火灾为例,意识到火灾危害是发现问题,而躲避火灾是解决问题,当意识不到火灾危害时,再矫健的身手也为时晚矣。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对于部分年长的教师更为迫切,年长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很强。但是,受限于早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接受新式教育思潮的速度可能不如年轻教师快速。因此,学校应该在不同场合,借助各种途径,强调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教师自身应努力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借鉴,提升作业设计理论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修,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设计期间,教师要重视习惯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之前,先去整理下笔记、阅读文本内容,把当日的文本知识复习一遍,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新型的语文作业形式。同时,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期间,做到不翻阅笔记、不翻阅资料,能像对待考试一样去完成作业,并且要限时完成语文作业,做好语文作业的检查,形成“不检查作业、不上交”的习惯,这样才能展现出语文作业的检验功能,通过考查学生提交的语文作业,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
结束语
在“双减”大背景下,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的设计目标不合理、设计质量偏低、作业评价机制匮乏等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据此,从教师和学校层面分别提出了系列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涵盖明确全面育人目标、提升教师设计水平、加强作业层次性、提高作业趣味性、完善作业评价体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周翠景.“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2(09):79-81.
[2]朱达.“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4):145-147.
[3]赵钦花.“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J].教师,2022(09):39-41.
本文系“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