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指明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明确提出了“努力锻炼身体,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祖国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和口号。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思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贯穿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体育 服务 生活
一 体育成就美好生活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身边的体育场地越来越多,健身方式越来越智能,健身赛事线上线下全面发展。专业的健身指导员来到百姓身边,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群众赛事、健身场地、科学指导等供给不断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走向更高水平,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两大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不断筑牢国民体育基础,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卓有成效的顶层设计,人民群众的健身意愿持续增长,国民身体素养稳步提升。“全民健身”成为许多健身爱好者脱口而出的话语,对他们来说,全民健身是一句口号,更是参与运动、锻炼体魄的实践动力。
人民生活幸福了,才会跳舞唱歌,作为我国独有的体育文化现象,“广场舞”不仅仅是中老年群体健身休闲的方式,也为老龄化时代提供了一种社交问题解决方案。实现体育强国梦,需要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体育文化需求。
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成为潮流——线上运动会火热,居家健身器材热销,健身直播课受到欢迎——全民健身释放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延续了平日的健身活动和健身热情,也有人被此吸引成为全民健身的新参与者,并逐渐养成健身习惯。“健身”是为了质变到“健康”,深化全民健身理念,广泛提升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将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二 场地设施完善升级
长久以来,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体育锻炼的基层供给取得长足进步。全国各地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甚至是“10分钟健身圈”“5分钟健身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健身有了好去处。城市的“犄角旮旯”变身“金角银边”,新建或改扩建的体育公园不断增加,大型体育场馆进一步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国家体育总局还将加大力度解决群众就近健身的问题,实现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
如今,健走步道、健身路径随处可见,走出家门就是健身广场,城市、乡镇、农村,不论在哪里,健全的场地设施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随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升级改造,颜值高、功能多样的健身场地、智慧化赋能的体育设施,成就了群众的美好生活。
三 科学指导走进万家
美好生活,健康先行。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高健康水平,体育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离不开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的普及与指导,也离不开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近年来,利用新技术、新媒体,面向不同群体,科学健身指导走向千家万户。全国各地通过资源整合,向大众及时、准确地传递科学健身方法。国家体育总局也积极推动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在现有线上线下科普途径的基础上,不断创编适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慢病人群,以及残疾人等不同人群的科普作品,开发出“世界冠军教你练”“AI做操”等创新形式,探索传播新途径和新手段,增强可及性和普惠性,促进大众的身心协调发展。
四 赛会遗产普惠大众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每一次大型赛事的承办不仅能点燃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更能激发人民群众的运动热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全民健身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各类体育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健康跑、广场舞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户外休闲旅游中运动项目不断增多,运动不仅是体育锻炼,更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全国各地群众走进冰场、雪场,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冰雪运动从单一季节性的小众运动转向四季皆宜的日常休闲运动。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场馆、体育活动等形成了冬奥遗产,今后也将用于群众性冰雪运动开展,“冰雪热”将经久不息。
“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陕西全运会的口号彰显了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成都,秉持着“办好一次会 搞活一座城”理念,体育将这座城慢慢改变,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一批体育场馆兼具竞技与健身双重作用,智慧体育得到广泛应用,市民打开手机就能查到“体育生活地图”,找到身边的运动场地,还有今年元旦贯通的环城100公里天府绿道给广大市民提供了骑行健身的好去处,不少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骑行攻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跃然呈现。
全民健身关乎全民,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从每一块健身场地入手、每一场赛事活动入手、每一次健身指导入手,体育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凝聚体育的向上力量。
五 体育文化影响价值观念与审美
体育文化润物无声。十年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社交媒体的扩张以及转播报道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着改变。从“唯金牌论”,到如今更加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我们的目光不仅仅再局限于落地一刻与冲线一瞬。
体育文化中天然的阳光健康,也在这十年间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元气少女”杨倩、张梦秋,把领奖台变成小小的时尚秀场;“军神”吕小军的健身日常备受追捧;王霜、水庆霞等两代女足姑娘在球场之外展现铿锵之美。体育所展现出的健康之美与力量之魄,让社会审美逐渐告别“白瘦幼”。在“文明精神”与“野蛮体魄”之间,寻找智慧与健硕的结合逐渐成为人们追捧的主流。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全龄友好,终身运动,体育文化正以健康快乐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优化模式分析[J]. 王天齐.华东纸业,2022(02)
[2] 体育强国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张利;张振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4)
[3] 后疫情时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家校合作的影响及措施研究[J]. 倪士静.青少年体育,2021(08)
[4] 适应学生差异发展的高中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 陈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