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北界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信宜市 525300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基于网络平台下的教师协作研究的一种新型的学校网络教研组织,建立校本教学研训机制,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师;协作研究;策略;路径;互动;发展
2022年9月,信宜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坚同志承担的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网络互动环境下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探索与研究》立项开题,对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的构建与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持。从建构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校的现状,建立校本教学研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以整体的、深层次的眼光,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教师生命成长的运行机制。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的构建策略
(一)走“个体主动—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校本教学研训之路
各学科教师建立新型的教师协作研究,并在学校网站中建立不同学科的专栏,针对不同的内容设置交流平台,使指导专家和协作组教师间的合作与发展从面对面的真实情境扩展至网络化的、虚拟的空间中,形成个人关系的虚拟集合体。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进行新型集体教研的尝试,形成实践共同体,优化同伴协作,优化研究群体,使教师在互补中成长。
教师协作研究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上开展计划化、集体化、专题化的备课、听课、评课、理论研讨等活动,解决了在真实情境中指导专家与教师、教师之间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与研讨受时间、场所的限制,实施起来不便利的问题。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研带培,建立起“个体主动—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校本教学研训机制,把学科教研与学科培训系统整合,分层、分类推进。
(二)以问题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教师协作研究成员一起筛选问题、提出课题、建立假说、验证假说、形成结论。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吻合。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独到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各学科组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小课题后,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协作组为单位,落实小组互动的行动研究。我们强调科研要回归课堂,落实各专题带动的研究课,把各阶段研究目标与教育教学实际和个人专业成长相结合,培养优秀研究团队。
(三)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
我们强调科研要回归课堂,教师协作共同体落实各专题带动的研究课。加强“一个课例、多次研讨”、“同课异构,多人研讨”的课例研讨活动,强调“说课—上课—评课—反思一二次设计”的过程,重视过程的记录,着力寻找设计与实施的差距。
“一个课例,多人研讨”是指协作组确定专题带动的研究课后,组内每位教师都精心备课,并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发到论坛;而后教师们以回复主题帖的形式开展网上研讨,研讨这节课的知识点如何使学生易于接受,落实教法探讨、学法指导等,达成共识后,由这名教师去讲课,本组教师去听课,课后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集体反思,并修正教学设计,再安排这名教师在其他班上课,课后再反思。在“反思-实践一再反思—再实践”的反复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们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处理分析教材、运用课堂教学技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以研带培”。
“同课异构,多人研讨”,是指协作组内确定同一节的内容后,每位教师都要去备课,不同的教师所备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的教学设计,组内网上召开研讨会,交流修改然后确定一人去讲课,本组教师去听课。课后教师们针对这一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方案并修正教学设计,再次推荐一名教师去讲同一节课,课后再反思。既有过程的反思,又有过程的提升,让每个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在潜移默化中缩短理念与现实的差距,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的互动与发展
(一)备课方式的电子化
电子化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全面倡导电子教案与文字稿件相互补,在资源共享、强调合作的前提下,关注实效,教师的电子教案要求教学过程有随笔记录,阶段有反思,单元有小结。电子化备课把教师从教具的准备中“拯救”出来,网络上形式各异的挂图、有声教材、动画教材应有尽有,帮助教师解决纸上谈兵的困惑。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互相交流网络资源、个人的备课心得,使电子化备课在校内的应用达到最大限度,提升了资源共享的力量,彰显了集体备课的反思、交流、分享功能,使教师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多角度进行反馈和思考,以理论指导实践,整合有利资源,在工作中作出决策,创造、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研方式的多样化
建立教师公众号,加强教师交流,建立校园网站,在学校网站中建立不同学科及协作组专栏,针对不同的内容设置交流平台;或者开展以领域为主,跨学科教研。如:语文、社会、综合活动等领域教师进行综合课程的专题式研讨;自然、数学、艺术科教师与信息技术科教师展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讨。教师们轮流主持与主讲,在“一个课例、多次研讨”和“同课异构,多人研讨”的课例研讨活动中,大家共同激荡教学主题,也共同讨论教学设计,集思广益,整体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倡导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师协作研究开展网络教研分为集中教研及分散教研两种。集中教研以参与者集中到论坛回复主题帖的形式开展,同时配合在微信群进行实时研讨。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由学科组研究决定,要有深度、有意义、有研讨价值。例如:教学课例展示会、教学案例研讨会。分散教研则是每一个主题在提出后的两周或1个月的时间内进行研讨,主要以回复主题帖的形式开展。不要求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对主题进行回复,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教研活动,达致在循环往复的思考与实践中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评课方式的立体化
传统的评课方式主要在一节研究课后进行,教师由于思考的时间很短,很难想出独到的见解,也就形成了评课会上几个骨干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有时讨论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评课也仅限于参与听课的教师。学校教师力量是有限的,一节公开课不可能每一位教师都能听到,或者只能听到本学科的课,跨学科的课很容易就错过了,达不到跨学科交流的效果。为使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评课过程,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在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网络式评课活动。即在校园网上贴上研究课的教案及课堂实录,教师们可在班内或班外欣赏同行的精彩教学,对本课的教学有意见或建议的教师可到网上留言,方便大家阅读和思考,更减轻了对评课意见的记录工作,或减少漏记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评课的效果。
三、总结
总之,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的构建不仅仅就是建个网站、网页论坛或教研公众号,它需要一整套组织和运行机制,以及开展网络教研协作组的基础和氛围,其最终目标是为教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基本构建了运行良好的网络教师协作研究,在开展“一个课例、多次研讨”和“同课异构,多人研讨”的教学研训活动中,建立于教师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教学研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教师不仅获得了专业的尊重,而且对教师话语权的保护对教师自我意识的唤醒、对民主平等教研关系的呼唤,都落到了实处,从而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速.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J〕.电化教育研究.2020(6).
[2]武俊学,李向英.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协作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