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新体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探究

王小菜

龙港市白沙小学

摘要:新时期也是中心教育的发展时期,核心教育对音乐专业人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更高的要求。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研究所根据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在多年的探索创新历程中建立"素质型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体系;情感体验

引言:

音乐就是能够表现、传播和激发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的音乐,而音乐的最根本的特征便是人类情感。因此音乐教育的重点便是了解音乐的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了解音乐的其他特征,这也便是对音乐情感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科学要求。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价值,人类开始习惯于用声音来沟通、传达、抒发和感受自身的情感,增进交流并增进社会交往,进而获得更加健全、完善的价值观。对普罗大众来说,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并非传授乐理知识、学会音乐技巧,而是用声音去教化人,引导大家用声音抒发、感受情感。

一、"新体系"的概念

"新系统"是由我国音乐教学的顶级院校——中央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研究所在长达二零年的研究、实践、探讨中归纳出的小学音乐教育新系统。"新体系"立足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并吸收了国际上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先进理念与经验,后逐步构建并完善起来的。

"新系统"的音乐教学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感性认知的重视,将感受融于歌曲审美当中,真实反映出小学音乐教学的育德性,尤其是情感育德性的特色。"新系统"的感受要透过体验式教学方式表现出来,充分遵循着歌唱、表现以及感受的原则,去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进度。针对非音乐专业的社会来说,音乐实践的最大价值在于感受、表达情感。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感受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歌曲,并学会用歌曲去表现、宣泄自身的情感。

二、在"新体系"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的新内容要求

(一)强调情感丰富的体验感

哭、笑、说话、行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而图画、诗词等也可以表现更含蓄、更深沉的情感。用声音表现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天性,甚至从未学过音乐的原始人也能采用移调、变音等的方式来表现自身的情感。"新系统"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需要透过教导学生可以体会到基本的音乐情感,并学会用音乐表现、交流情感。"新系统"下音乐教学的学生选歌虽然涵盖了各种情感,但却不能避免这些歌曲中所包含的消极情感。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情感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生们这个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必然就会产生消极情感,从而对学生们产生影响。针对无法合理解释和发泄自身消极感受的小学生,更需要老师能及时发现并合理疏导,指引小学生正确发泄消极感受,从而学会正确发泄、管理自身的消极感受。

(二)立足于中华优秀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音乐教育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少数民族音乐家,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与少数民族精神,是世界音乐教育之林的宝贵财富。中国民族音乐也包括了但绝仅指中国少数民族的歌曲,所有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体现了中国民众生活的歌曲,都隶属于民乐的范围。比如,由王洛宾改编并创作的《亚克西》等,都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杰出民乐。"新体系"教学内容中也大量选取了中国杰出的少数民族音乐家,覆盖了全国各省及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如满族、蒙古族、藏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实际上,在"新体系"教科书中的民族音乐作品占比远高于传统的小小学音乐教材的时候,还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引进了许多各种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曲调唱词,使一些已经熟知歌曲的小学生们能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民乐的旋律之上,并获得了更多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三、"新体系"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情感体验研究

(一)"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听"

"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听"指的是聆听音乐,透过播放乐曲让学生进行初次聆听,形成对作品的总体认识,并得到最直接的情境感受。正如美籍学者洛钦斯所指出的"首因效应"理论一样,个人在认识历程中的第一个感觉会对个人的认识造成极大的影响,换句话说便是"先入为主"的第一个感觉极为重要。基于"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听",就应该是来自于音乐老师本身的示范唱,而并非借助电子设备的音乐广播。一些小学音乐老师觉得,带有华丽伴奏或有良好舞台设计的声音录像、演唱会等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而经过众多的实践经验可以明确,来自老师的示范唱歌对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但播放的声音、图片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远远不及近距离听音乐老师的声音。尤其是一些的音乐班级,老师的示范唱歌可以带给学生直接的声音情感感受。

(二)"新体系"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动"

"新体系"教学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的"动"指的是体态运动。美国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茨认为,人体的运动活动可以提高对声音情感感受的效果和品质。而心理学家们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则表明,把声音和动作组合到一起,可以使大腦脑电波的情感活动得到更强烈的反馈性,并且还可以使大脑中的感觉与运动信息之间形成了同频、同波浪形的运动,也就是说身体与声音的活动之间形成了视听、动觉的对应关系和耦合,并通过体态的运动来传达情感,进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情感感受力。在完成了聆听声音的小学音乐课堂第一步之后,钢琴老师就应引导学生跟随着声音的运动,从而达到视听、情感、动觉的多方互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声音感受。小学音乐老师应根据乐曲的内涵和特点来设计体态旋律,使所出的旋律可以有效符合乐曲的性质和内涵。

结语:

由中央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研究所建立的"素质型小学音乐教育新系统"与传统音乐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新系统"更重视音乐教育的感受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美学作用是唤起人类的情感共振,增强人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感受。"新体系"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程的音乐效果重点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采用我国先进音乐教育、特色突出的音乐课程;二是体验式音乐课程,采用听、做、读、创的音乐教育体验式课程调动出学生更多的音乐情感感受,采用符合学生的心灵情感需求和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去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丹.引入新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的作用与实践[J].新课标,2021(44).

[2]贾晖.小学的情感体验与在课堂中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