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小学 257300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校本课程做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多而不精、表面热闹却无实效的尴尬局面,本文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把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以此达到实效性提升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正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此也延伸出各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热潮。学校纷纷根据教师特长、学校特长等,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在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景象的同时,也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千篇一律搞艺术”的不良现象,导致实效性不强。由此,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聚焦现状:校本课程开发几大误区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指不同的学校结合本校特色、教育需求而开发的个性化课程。这种课程一般是基于本校特色而开设,具有独立性、创新性等特点。可是在开发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课程开发二大误区:
重形式缺内容
校本课程的“重形式”是指在课程开发的过程只是注意了花样繁多,区别于基础课程的形式,却没有帮助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内容。例如在某校开展的校本课程中,开设了竖笛、长笛、手工等内容,而实际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却没有系统性学习的材料,只是让学生买了器材、集中在某个活动室,老师稍做示范性指导后,学生自由练习,乃至最后的成果验收时,根本无成果可言;更有甚者,连最后的成果验收都不曾出现。如此形式上花样繁多,而实质上没有提升的校本课程开发,仅仅是有了“校本课程”这四个字,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曾达到。
重活动轻成效
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很多学校都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实际成效到底如何呢。我们曾对一些学校的校本课程活动成效进行了简单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学校都达不到编制校本课程教师的预设目标。例如有些学校开展的粮食画校本课程,学生们从家中带来各种粮食,进而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出名种不同的粮食画,到最后的作品呈现时,没有了老师的帮助,有的学生甚至完不成一幅简单的作品。当然也有有些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把国学当成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时让学生诵读积累名言警句,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却与语文课程一般无二,也没有完成“丰富校园文化”的显著成效。
二¡改变策略:立足特色创新开发绝招
基于前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多种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一些成效相对较好的班级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可取之处。有的教师抛开了课堂教学风格,与学生共同学习机器人足球、3D打印技术;还有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家庭与校园生活,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把不同的情景以“小剧场”的形式予以开展……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与较好做法,我们发现如下几种创新性策略,可谓是校本课程的绝招:
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校本课程的开展,首先必须基于本校、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真正把握学生的特色需求,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特长。如此开发的校本课程,定然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优势,并把这些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形成创新型、高效式校本课程。例如在某所学校一向把“足球”当成本校的优势项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在校本课程开发时,便围绕这一特色,开发出具有阶梯性、延伸性、比赛性的“足球赛场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除对足球竞技的多种技能进行培养训练之外,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足球的历史起源、特色故事进行了一定的渗透,让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受到足球文化的熏陶,甚至在学习、生活态度上都有所提升,此类校本课程,自然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引导学生探究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对最终的课程开展成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成功的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把教材编制的多么完美,更要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勇于创新,开创校本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例如在我校的手工制作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准备手工材料,更把课堂教学的“趣味导入、课外拓展”整合到实施过程中,甚至在中间的探究与制作环节进行了大幅度创新,在某项基本技能学习之后,让学生自主决定手工制作的主题与内容,原则是尽可能用上本课学到的技能,或者在原有的技能基础上拓展出新的制作方法。如此融知识、趣味、技能等元素为一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让学生在兴趣带动下,积极参与学习,更让他们借助自主性创作,得到了创造意识、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素养的全面提升。
借助基础学科亮点,助力学生素养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独立存在于基础学科之外,它更应该是基础学科的有效补充部分。我们虽然不能出现“国学校本课程”与“语文基础学科”一般无二的开展方式,但也可以借助基础学科的某些元素,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例如借基础课程的目标制定策略,把某种校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从不同的年级予以开展,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整所学校校本课程的统一,还能借纵横比较的方式,实现深度学习、验证教学成效。再如借助基础课程中的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创客各类校本课程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如此会让学生在已有合作意识的基础上,完成新项目的探究与实践学习。
除前述三种策略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按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兴趣、校园的文化特色等策略,开发新的校本课程;也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特长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只要我们从课程的实效性出发,而不是流于形式化的开展,定能探究出创新式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真正使校本课程达到新高度。
三¡集中优化:整合校本课程实施成效
在明确校本课程实践过程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成效”等问题之后,我们进行了前述“三大创新式校本课程开展策略”的探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激发“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角色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校园、社区、学校周边”等方面的资源,以达到校本课程的全面集中优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多种校本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阶段性、集中性、专业性的特色校本课程,把散而杂乱的校本课程整合成一套校本课程系统,并分学段进行开展。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
[2] 尹后庆.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2013(01)
[3] 徐淀芳.从校本课程走向学校课程体系[J].上海教育.2013(01)
[4] 张炳意.区域推进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甘肃省义务教育校本课程示范建设项目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2(12)
[5] 唐江澎.回望与思考:如何建设高品位的校本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