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 泉州 362500)
摘要:本文研究“作品—产品—商品”价值链嵌入中职工艺美术教学的教育实践。通过日常教学的困境导出问题意识,在此困惑下结合对地区市场的基本观察,产生以“三品并进”改良陶瓷装饰与陶瓷包装设计的艺术融通问题的思路。形成了以教育性、真实性、融通性构建“三品”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教改路径。
关键词: 陶瓷装饰;包装设计;融通;教法改革
作品、产品与商品,是连接起学校与社会、职业教育与经济市场的核心链条,三者异质而同构,促使教育链与产业链形成高效衔接,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形成良性互动。三品价值链的生成过程也就是一个职教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训再走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协调起三者之间的协同,进而实现富有工作向度的学习性与富有学习向度的工作性,是当前的中职工艺美术教育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来源于以下几个教育教学困境:
㈠中职教育理念的彷徨。中职教育因于其处于职业教育的基础性特点,从而不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中职教育相对于普高教育,它就是一种“技能教育”;相对于高职教育,它就是一种“技术阶段”的下游链条。
㈡日常教学内容的困惑。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行为习性等与传统的课程内容编制有着若干不协调处,按知识内容教,容易趋于知识本位下的僵化,缺乏市场适应性;按技能指向教,则容易导向“首岗”熟练度的培训,缺乏教育长远性。
㈢教学方法的短板。当前的中职美术教育普遍追求工作室下的“师徒制”培育,但工作室囿于客观条件:或者只能采取选拔式精英培育,受学面窄;或者沿用传统技艺教学,难免缺乏直观的教导性。
二、基本思考
在此困惑之下,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遂依托学校专业群特色与相关学习载体,滋生出“三品并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设想,并在陶瓷包装设计与陶瓷装饰的艺术融合中作了良好地改革与调适。
之所以选择立足陶瓷装饰专业,施行陶瓷装饰与包装设计的艺术融合,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笔者单位处于德化,在德化庞大的陶瓷产业链上,陶瓷包装设计拥有其广阔的市场应用需求。二是德化陶瓷包装设计在经历了一系列艺术的转型升华中,也同样在面临着设计人才匮乏、设计技艺融合艰难、设计文化资源挖掘不足等困境。三是包装设计学科的特殊性,它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市场性、审美性。
基于此,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聚焦陶瓷包装设计与陶瓷装饰的艺术融合,对于“作品—产品—商品”的辩证关系作了一定的思考,在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调整与课程方法施行上围绕课程与教学的教育性、真实性、融通性等方面作了一些反思与实践。在充分考虑陶瓷包装设计安全、成本、美观的基本需求下,立足学校工艺美术群的教学资源,思考整合学生既有的艺术能力,培植、开拓工艺美术学生的包装设计素养,从而强化专业群教育的综合性与针对性,提升工艺美术人才的生存力与创造力,有效回应地方市场需求,纾解地方产品包装设计的转型困境。
三、实施途径
㈠以教育性为原则,构建“三品”教育目标
关于教育目标的讨论,本质上思考的是教育是“为了谁”的问题。常言,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大众就业”,关注点在于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的生存性立足。就此,我们以教育性作为改革的旨归,对“作品—产品—商品”的价值链作了教育性探索,分析三个环节中各自独特的教学价值,避免三者之间关系的割裂,更避免三者教育关系走向附庸。
在作品阶段,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培育。一年级注重典型案例了解、基础结构设计与审美风格感知;二年级注重平面设计的外饰表达、基础制作与空间思维培育;三年级注重地域风格把握、独立制作与文化性渗透。在产品阶段,注重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引领。我们在产品制作阶段,强调了三个标准意识。(1)形式服务于功能。引导学生对产品的使用功能与潜在客户人群有基本的理解,进而循此功能作相关设计与装饰。(2)设计风格彰显地域风范。(3)陶瓷装饰艺术与包装设计的互鉴。通过一定的方向引领,让学生在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形成对照思维。在商品阶段,注重学生的市场化意识激活。从作品到商品的过程,作品不一定是商品,作品也不一定只是商品。对此,我们在激活学生习作的商品意识方面更多是从市场化意识展开理解。
(二)以真实性为原则,整合“三品”教学内容
“三品”的工作流程如何具有教学性意义,关键在于“三品”如何成为教学内容,这里边就是一个“教什么”的问题。重新理解乃至整合传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科知识、技艺经验成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内容,我们认为应该遵循学生生活、学习、劳动的真实性,处理好两组关系。我们通过学校大师工作室的项目化运作建构起真实的工作目的,大师接单,学生分别展开相关小组性工作。然后由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有的负责装饰设计,有的负责客户人群理解,有的负责基本包装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包括市场材料行情与物流费用等。实现作品构思
——产品制作——商品实现的全流程在真实情境下的系统性参与。最后,立足工作意义,展开相关流程的反思与总结,对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展开集体研讨,以“问题驱动”引领“工作反思”,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中把握工匠精神。
(三)以融通性为原则,生成“三品”教学方法
“三品”的教育实践如何具有实效性,从而彰显出其教育意义,关键在于对于所择取的教学内容能进行适应于学生认知规律与技术习得规律的得体处理,这里边便是一个关于“怎么教”的问题。对此,我们围绕技艺的融通展开技术过程、技术方法、技术问题的完整思维链——技术链方法改良。
1.把可视化技术融入技术过程的展示中。技术过程是一个手艺操作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内隐性经验的生产过程。陶瓷装饰技法在陶瓷包装设计的应用,涉及瓷上作画与平面设计的两种操作规范。通过对不同技法的过程分解与微课微观展示,并形成风格上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在可视化感知中把握技术过程的细微处。
2.把联通思维融入技术方法的教导中。如学生们在陶瓷包装设计中,往往容易陷入题材同质化后的浅俗或空泛的两极设计风格中,这实质上是没有处理好商品思维与作业思维而产生的。如德化窑已出土的诸多瓷器其运笔一方面依然遵循着传统工笔画的写意风格,另一方面又拙朴简逸,并没有因为过度艺术化而显得线条滑腻,整体呈现为清雅透气之感。这种以地域线条风格来表现包装风格,让学生用陶瓷装饰日常学习所掌握的相关技法突围审美困境,对于包装图案的绘画设计是个极为有益的借鉴。
总之,从“作品—产品—商品”的实现过程,并不是单纯的作品价值依附于商品价值的进化过程,三者之于中职学生的技艺学习皆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性。“三品并进”既向学生展示了一件工艺品的真实生产流程,同时也是教师教改的一个关键抓手。“三品并进”的学习过程将赋予中职学生以更切实的技术能力、更敏锐的技术思维、更深厚的技术潜能。
参考文献:
[1]司丽丽.影响我国传统陶瓷包装设计的因素分析[J].包装学报,2011,03(2)
[2]张来源,段娜等.“三方融通、三品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12—16
[3]贺陆军.基于产品实现的中职“问题驱动、双能并进”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9,02(6)
注:此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现代学徒制视角下“三链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德化职校名师工作室为例》(课题编号:QG1451-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