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文章通过在中职阶段推进普职融通背景意义的阐述,通过存在问题分析,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推进普职融通的四条路径。
普职融通,也叫普职融合,是通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携手合作,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互派师资,实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他旨在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推进普职融通背景意义
1.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共富需要普职融通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2022上半年围绕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普职分流过早等话题成为教育热点,社会关注度很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打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等措施外,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多元立交的培养机制,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相互融通通道,搭建学生成才"立交桥"是解决社会对分流过早、定性过早、读职业学校比较焦虑的有效途径。普职融通工作推行即可解决社会对高中阶段进行普职分流过早的争议,也可满足部分家长对普高过于热衷,更重要的是通过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办学情况家长、孩子能做出更加客观的选择,从而实现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共富。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普职融通。
目前产业迭代加快升级,已经进入工业4.0、“互联网+”、 数字化城市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产业融合和岗位融合需求进一步加快,社会对生产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单一技能到综合技能、从简单技术工人到复合多元化人才。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的不断“升级”,需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在产业快速转型时期,中职学校必须改变过去单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树立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观念,因此要重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贯通普通教育;同时,普通高中过于偏重升学导向、对职业素养培育相对忽略并不是教育真正目的,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技能培养也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这方面职业学校优势跟加足些。
3.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政策法规出台促使普职融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第十四条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融合发展。坚持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导向,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育训兼容,推进浙江省育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进行转学。不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地方政策文件,都已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协调发展,开展普职融通是实现协调发展必由之路。
二、当前推进普职融通存在问题
通过对5所中职学校1235位学生、236名领导和老师,3所普通高中896位同学、132名领导和老师调研发现,推进普职融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都有政策要求开展普职融通,但涉及具体操作的地方层面,还没有开展普职融通的单独纲领性文件。有零星学校在开展的普职融通试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操作过程缺乏政策依据,制度保障。
2.认识上有误区,融通本意出现偏差
普职融通是在普高和职高之间架起一座贯通桥梁,两则是相互对等,相互依靠的关系,调研发现:一部分认为职业学校以普职融通名义,为少量学生提供转学普高的机会,与阳光招生政策相违背;一部分认为普职融通是职业学校借融通名义,提升学校吸引力,争抢普高优质生源;还有一部分认为普职融通只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便利,对普通高中学生无利。
3.条件上显不足,师资硬件有待加强
调研发现:深入开展普职融通,在师资和硬件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师资问题上,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师资存在结构差异,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师,在完成本职任务基础上,还要兼顾开发和兼任普通高中专业课程任务,师资数量出现短缺,业务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基地建设上,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需要同时兼顾校内教学和中小学生职业体验、部分技能课程教学,基地规模和设施设备均显不足。
三、推进普职融通实施路径
1.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普职融通推进力
首先出台指导意见,从政策保障、制度实施,从模式融通、课程融通,从学籍管理、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规划。其次推进评价制度改革,结合职业学校评价制度与普通高中评价制度,单独出台普职融通考试评价制度。三是进行课程规划
,将职业学校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搭建普职课程“立交桥”。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普职融通吸引力
利用各方媒体,加大宣传。特别是加大对初中学生、家长、学校宣传。引导各方树立理性就学观、择业观,树立“适合才是最好”的理念,将推进普职融通目的、意义及政策讲清、讲透,避免理解出现误区,“好心办坏事”。
3.实现资源共享,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
普职间资源共享:以县域为单位,将地域邻近的普高与中职学校组成教育集团,开展互选课程、互认学分、互聘教师、共用教学设施场地、有序学籍转换等,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实现普职高课程融通;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实现基地融通。校企间资源共享:聘请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校企间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开发职业课程、共同建立多元教学机制、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和等级鉴定等,形成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中高校资源共享: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高校到高中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基地。通过三种渠道共享,真正形成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行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等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4.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操作实施公平性
普职融通涉及学分互认、学籍转移、毕业升学等敏感问题,需要制定政策,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实施过程规范、有序,实施结果公平公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