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与其他普校的学生有着许多的差异,有身心方面的缺陷,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认知过程缓慢、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也比普通学生差,造成课堂效率差。因此,我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态度,根据培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拓展生活化教学素材,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应根据学生的生存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教学,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特殊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普校的学生又存在许多的差异,因此,我们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适当的教学素材、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数学,学懂数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由于培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同学出现的问题各有差异,导致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对数学学习的进度也各不相同,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借助不同的教学目标把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层:把纯属智力障碍的学生归为A类,这类孩子能正常沟通,在教学中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此我让他们解决难度稍大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会因为知识太简单而觉得无聊; B类是唐氏儿童,这类孩子基本上能够听清老师的指令,但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较差,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醒他们,针对这一特点就要时刻关注,适时提问,让他们的思维尽可能地紧跟老师;C类孩子是自闭症儿童,基本上没有语言交流,也不能书写,是不能跟上教学进度的,但在学习中还能学会听一些简单的指令,有一些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可以指导他们完成简单的指物和动手等练习。
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数学是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演变出来的一门学科,是为了计数、交易等而延伸出来的,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把数学教学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比如,使用电梯、电话、楼层上的数字教他们识数,用一些生活日用品、玩具、水果等进行简单的数数,使他们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这样,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先从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对他们进行教学,再慢慢地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教学,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学生最终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对学生而言,学习知识最终是为生活服务的,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的一条捷径。我们作为培智学校的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感知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如:在教学《认识圆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贝贝和妈妈一起去超市选购餐具的生活场景,通过展示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大小不同、颜色不一的圆形餐具,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和观察,初步感知圆形,从而建立圆形的概念,认识圆形。这样,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从枯燥、抽象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拓展生活化教学素材
我们日常的教学通常都是围绕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的。但教材只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指南,而不是“紧箍咒”,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在立足教材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拓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这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在教学《比长短(二)》这一课时,我将长袖上衣、长裤、短袖上衣、短裤等这些学生身边的物品作为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重叠衣袖、重叠裤腰的方法进行比较长短,同时,在选择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穿衣服要结合当时的季节,春、秋天要穿长衣裤,冬天要穿厚衣裤,而夏天比较热要穿短衣裤等。又如:在教学《认识上、下》时,将“滑梯”、“楼梯”、“书架”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滑梯”“楼梯”、“书架”等,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需要先爬上滑梯,然后才能够滑下来;从教室走到操场,我们必须要上下楼梯;书架有上下好几层等等。这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这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进行延伸和拓展,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应用。而教学活动就像载着学生驶向教学目标的帆船,没有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实际,设计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认识前后》这一课时,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个是轻度目标:让学生能以自身为参照,确定周围人的前后位置关系;第二个是中度目标:能用“前面”、“后面”这些方位词回答问题;第三个是重度目标: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知上述内容。围绕这三个不同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活动一:让学生根据体育课排队的情况,说一说“我”的前面和后面是谁;活动二:用“谁在谁的前面”或“谁在谁的后面”描述每个同学的位置关系等;活动三: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排队的游戏,说一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这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气息,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根据培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拓展生活化教学素材,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还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满足了特殊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我们的培智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实用、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刘晓玲.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2020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