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建筑学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姚进

51112119810227717X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引导与鼓励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社会责任。在这种时代浪潮下,高校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视域下,树立全新的育人新理念、新思路。与此同时,高校更应该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严谨制定和严格执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相关方案,在统筹配置各项资源的基础上,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建筑学;创新创业能力

引言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既要坚持“立德”与“树人”的结合,也要引导学生具备主动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尤其是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模式,以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迈向新高度。从这个角度讲,如何发挥协同创新在资源聚集方面的作用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考虑的第一要义。

1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能够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减少创业风险,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具体而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发展的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高校扩张政策的落实,使得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给社会带来相对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但是通过开展基于时代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能够拓展学生学习、创新创业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路径,进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就业信心,打破传统创新创业的理念束缚,促进大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二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目前,“互联网+”发展模式促进了产业调整和行业融合步伐,基于新媒体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其技术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专业实践人才的需求。

2建筑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学生创业的基础,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它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注重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才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其本质在于优化现有的知识结构。以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核心,优化高校学生思维中的知识结构。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既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是通过普及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这种方式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结合到一起,实现两者的融合。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专业教育是其根本。在教学方法上,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体两翼”是使其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占据主体地位,创新力量与创业就像是一对翅膀,可以在专业知识上进行创新,也可以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专业学习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建筑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地结合,在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建筑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亟待改进的方面主要有:夯实专业知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专业教育的实施要求以建筑工程专业的支持为基础,使其不能只是表面的工作。基于其实践、前瞻性和跨学科特征,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改变专业教育中的过度职业化,二者互为补充,帮助学生形成中国建筑师思维,发扬创新精神。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过程较为繁杂,而实习机会较为稀缺,与现实结合面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给予他们实现专业创新的机会,赋予创业能力。创业是新一轮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创业行为,既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行业的运转规律,同时,他们还可以找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的技术难题和难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筑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3.1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与企业共同签订实训基地合同。以建筑专业为例,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建筑专业实训基地,校方应发挥带头作用,确保建设出能够使师生都参与实践的场所,并为学生后续独立创业、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企业开展培训基地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应该在发展定位和经营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沟通,确保双方深入合作,优势互补,培养更多专业过硬、实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以合作共建、双向落地、校企双赢为目标,共同建立技能实训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钢结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施工与研发、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重点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钢结构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研发和应用以及高校如何为社会服务和培养优秀人才等进行合作。其次,在学院中开设创新创业讲座。高职院校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创新创业专家、创业人才等到学校授课或开设讲座,让学生对创业有更多的了解。

3.2综合多方力量强化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创业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仅仅有厚实的专业基础是不够的,要增强老师的实践经验,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跟班实习等,地方高校可通过产学研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聘请与专业相关的企业高工,到学校上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师资力量,这样可以解决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创新永无止境,高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倡导终身学习,鼓励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3.3以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校鼓励导师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围绕实验室开展创新锻炼,部分教师还鼓励自己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或比赛,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中,导师团队中的学生能够充分进行实践锻炼,发表自己的创意,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创新创业意识,还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因此,以项目促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高校教育的有效向度。在科研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导师制,即引入企业导师进行具体指导,从而强化学生的创业实践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自信心。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旺盛,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衡量新时代大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作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责任。在政策配合下,创新创业环境有了质的改善与飞跃。高校要正视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现实需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关键。在众多的实践路径中,产教融合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和践行。

参考文献

[1]冯志兵.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4):193-195.

[2]马婷婷.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市场,2022,(6):56-57.

[3]何春霞,张方舟.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