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人文关怀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王紫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竹医院   四川德阳   6182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用2021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实施人文关怀+常规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SDS、SAS)评分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其效果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总满意度,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肌梗死;效果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见急性病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及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疼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发热、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昏厥,甚至死亡[1]。发生该病症的患者需要尽快就医,采取溶栓、介入治疗稳定病情,进行治疗,但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慌、焦虑,特别是对于治疗后依然出现不良情况的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愈,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本文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研究其具体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21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37例,其中对照组女22例,男18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7岁,平均(59.83±2.67)岁;研究组女21例,男1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8岁,平均(60.17±2.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两组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均实施相同的临床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内容包含患者24h的病情监控、用药指导及开展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工作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合并人文关怀护理。(1)加强性的心理引导,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自身的病情治愈产生担忧,内心充满着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严重负面情绪,导致在配合治疗中表现不积极不主动,若持续发展出现不配合治疗。因此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对于患者的疑问及时解答,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直到缓解患者的担忧,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让其感受到安心。(2)患者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及时与患者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及行走等,在训练过程中告知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活动,护理人员应在旁协助患者,防止意外事件。(3)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微信访问或家访,对患者给予慰问关心,同时提醒患者要按时服药,注重生活、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疾病的治愈。告知患者及时来院复查,检查肝功能及血脂。

1.3 观察指标

    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后进行比较;参照病人住院护理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计量资料表格名

组别

例数

SAS

SDS

研究组

37

21.67±3.51

23.74±5.14

对照组

40

26.83±5.74

27.96±6.83

t

-

5.413

4.864

P

-

0.006

0.013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37

23(62.16%)

13(35.14%)

1(2.70%)

97.30%

对照组

40

14(35.00%)

16(40.00%)

10(25.00%)

75.00%

χ2

-

5.681

0.194

7.804

7.804

P

-

0.017

0.660

0.005

0.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由于近年来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长期摄入高油、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目前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长,每年心梗患者高达60万人以上,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给人们生命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2]

对于心梗的治疗方式常为溶栓、介入手术及后续的药物治疗,由于心梗长期的治疗对患者造成身体的损伤和心理不良影响,大部分患者治疗积极性逐渐降低,导致后续的治疗康复过程配合度低,影响最终病情的治疗效果

[3]。而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护理模式,仅针对疾病的稳定和控制相关护理方法,无法解决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的行为,同时较为单调的护理模式还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将对疾病的焦虑、烦躁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不利于治疗及护理的进行。人文关怀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在后续的康复过程中给予关心慰问,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通过该方式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日常生活、饮食及用药的叮嘱,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最终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人文关怀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最终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提升护理总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慧,刘翔,陈翠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术患者实施早期人文关怀护理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5):37-39.

[2]蒋珊.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8):2591-2592.

[3]肖莺莺.早期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11):153-155+161.

[4]刘静.早期人文关怀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0):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