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罗定市船步镇中心小学 527225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性科目,占用了大量的教学课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本文简要分析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出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关键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类文字内容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给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积极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
首先是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带有强烈应试目的色彩,过度重视阅读中的题目训练,严重打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其次是课堂氛围沉闷枯燥。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为维持课堂纪律,将课堂氛围塑造的过于沉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最后是缺乏阅读方法。在部分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未能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制约了阅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语文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见识和拓宽视野,学习新事物时偏向于使用具象化的形象思维。教师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开展情景教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将抽象的概念内容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环节不够重视,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或是忽略。其实,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能够为后续的课堂教学环节奠定基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课堂教学取得更加优秀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课文《秋天的雨》时,可以尝试开展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构建符合阅读内容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具体而形象的视听感受,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更好地投入后续的课堂学习环节,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深化阅读理解
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十分期待得到成年人的肯定和表扬。游戏形式也是广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1],角色扮演是游戏活动的常见形式。教师在掌握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教学,能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兴趣的同时,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中不同人物角色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初步掌握代入体验的阅读方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既能契合小学生活泼贪玩的性格特点,活跃阅读课堂的整体氛围,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实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著名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设计台词剧本,并到讲台上共同表演,再由教师本人进行评比。通过类似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满足了自身的表现欲望,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发掘文本内容,发挥自身想象力,增进对人物角色性格特征的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阅读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走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践,并在其中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教学成果。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程度的跨越时空限制[2],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生活背景和相关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化知识具象化,方便学生理解。此外,信息技术还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体验,帮助他们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知识印象,有效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时,受制于主客观因素,学生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到鸟类的演化历程。教师此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生物学专家们构建出的鸟类演化路线通过电子屏幕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类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利用资源技术辅助自身学习的意识,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双减政策出台后,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减负提质,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所缩减,但学习内容没有削减。小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时间远远大于在校的学习时间。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使学生个人受益终生。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缺乏生活经验,教师的阅读教学贴近其生活,有利于他们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积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积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在阅读过程积极记录读到的优秀内容和表达修辞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通讯工具,与家长建立联系,实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家校联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其阅读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传授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的能力,不能期待他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然掌握阅读方法。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3],教师往往忽略阅读技巧的传授,不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培养阅读能力。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能够在有效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为课文划分相应的层次。还可以指导学生,简化故事,写作阅读概要,从而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优化阅读评价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制于应试教育思维影响。阅读本身是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存在的。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课后评价时,也以学生的测验成绩作为单一的标准,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语文教师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跳脱出来,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和阅读积极性等多个方面评价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的学习中来。
结语:综上所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当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2):196-198.
[2]杨调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6):63.
[3]黄顺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析[J].家长,2021(1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