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新时代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破解基础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重于德智、弱于体美、失于劳育”现象,需要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充分挖掘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劳动实践途径,提升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兴趣和能力,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提质”、“赋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 劳动 育人模式 途径
一、劳动育人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要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必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升学方式的改革,基础教育和家庭期望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于德智、弱于体美、失于劳育”的问题,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所以,新时代,新征程,怎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学生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劳动能力的获得来源于平时的亲身实践,因此,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一定要布置真实的劳动任务,进一步拓展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从而形成劳动价值观。
(三)保障“双减”政策落地的有力举措。推进劳动教育与“双减”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互补性。通过坚持各类学科相互融合,并借助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劳动兴趣,磨练人生意志。努力倡导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在劳动中创造”,让他们实现学科知识和劳动能力的双提升、双促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传统意义劳动教育的困境
(一)劳动意识弱化。现阶段基础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于德智、弱于体美、失于劳育”的现象。劳动教育呈现学校中弱化、家庭中软化、社会上淡化的迹象。孩子缺少劳动实践的机会,因此不懂得尊重劳动者,也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不愿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二)劳动活动碎片。传统的劳动教育单纯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自理能力入手,主要安排打扫教室、美化校园、清理餐桌等内容,活动与学科教育脱节,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
(三)教育平台单一。传统的劳动教育专注于学校层面,在家庭、社会层面鲜有涉及,没有利用好家庭、社会两个重要因素形成协同合作的育人态势。劳动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存在理论认识不清晰、评价体系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充足等问题。
三、“以劳育人”的路径探索
在育人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培德、在劳动中增趣?学校独辟蹊径, 积极寻觅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劳动教育芳踪。通过强化理论引导、细化活动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劳动、愿劳动、会劳动、重劳动”的意识。
(一)坚持思想理论熏陶,培育“爱劳动”的意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热爱劳动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思想引领,强化教育,通过国旗下演讲、召开主题班队课、观看劳动教育片等一系列思想理论熏陶,使学生懂得劳动实践是维持自我生存的一种手段,是提升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从而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植入学生心田。
(二)坚持细化劳动阵地,打造“能劳动”的平台。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要关注内容和方式,更要完善教育平台和保障措施。学校从实际出发,坚持校内外统筹,精细化劳动教育平台。学校整合走廊过道的闲散角落和教室周边的闲杂余地,建成空中花园1个、空中农场1个和“一亩方田”实践基地2个,自编了蔬菜种植教材。非遗类劳动课程开设后,学校专门开辟陶艺、剪纸、缝纫等非遗类劳动展示教室,创设浓厚的艺术氛围。学校还与方太集团联合创办“方太幸福厨房”,作为学生厨艺劳动基地,让学生在愉悦的动手中轻松学习烹饪技能。学校还在坎墩街道的弘博花卉农场、馨予花卉农场等开设校外劳动基地,以班级承包制形式开展农耕活动,为学生农业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三)坚持学科渗透融合,提升“愿劳动”的兴趣。树立“大劳动”理念,
积极挖掘各类学科中潜在的劳动教育功能,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实现劳动课与其他课程“同频共振”。结合语文学科的教育性,灌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道理,并在劳动过程中,乐于写下、分享自己的劳动感悟。结合科学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掌握劳动技巧知识,学做一名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的小农民。结合美术学科的审美性,帮助学生去观察植物、描绘自然,感受农作物的美丽、大自然的魅力。结合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引领学生运用数学课上的知识点去计算统计投入和收益,真正
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劳动体验,让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劳动任务。
(四)坚持多方联动配合,锻造“会劳动”的能力。劳动实践教育涉及面广
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创造条件,多方联动,协力推进。学校以《浙江省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依托,以提高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素养为目标,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整理、洗涤、烹饪等多方面多维度提出了 10-12 项劳动任务清单。让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也联合社区 、企事业及社会公益组织等,积极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实践平台,通过社区周末义工活动、敬老院爱心服务志愿活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活动等帮助学生学会劳动,服务他人。
(五)健全综合评价体系,筑牢“重劳动”的思想。我们以“溪上恒德”作为德育品牌,把劳动教育与德育争章卡中的“劳动章”“德育星”等评定结合起来,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每周进行劳动获章小结,每月最多盖四个章。也结合平时学生的《德育家庭作业》实践情况,以及各类劳动技能的比赛表现,评选“整理小达人”、“种植小达人”、“最美小菜农”等荣誉奖项,并发放德育阳光卡。终结性评价采取自我评价、成员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最终进行综合评定,按班级学生总人数的80%评选劳动星,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成效,促进学生身体力行践行劳动之美。
“双减”之下,劳动教育正当时。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我们独辟蹊径,去寻觅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劳动教育的芳踪,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劳动之美、劳动者之美,更加深入地品味劳动的光荣、体验劳动的乐趣、提升劳动的能力,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华每日电讯,2020-03-27
(3)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育部,2020-07-09
(4)王彩芳: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平台的优势分析.人民论坛杂志社.2020
(5)杨家琦:新时代小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导师:赵荣辉,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