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心幼儿园
一、活动由来:
吹画活动结束后,幼儿擦桌子时发现纸巾染色了,她们的兴趣集中在染色上。朵朵兴奋地说:“老师你看优优的纸变色了。”雨晨拿着纸巾走向我说:“我的纸巾是五彩色的。”随着他们的呼喊,好几位幼儿接连也去拿纸巾,试图擦桌子上的颜色,将自己的纸巾也变好看。追随幼儿的兴趣,我寻找了很多关于布染色的资料,最后选择了适合幼儿阶段开展的活动——扎染。首先,我和幼儿一起欣赏了扎染的作品,对扎染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朵朵惊喜地说:“哇,这个图案好美呀!”安安指着说:“这些图案都不一样。”思瑜问道:“这个图案是画上去的吗?元宝说:“应该是用颜料染上去的。”梓琳疑问的说:“我觉得不是,如果染上去那还有白色呢?”
在嘈杂的声音中,幼儿忽然都很安静的不说话了,有的还皱皱眉头。他们的表情和行为告诉我,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还有很多疑问。对幼儿而言“扎染”还是个相对抽象的词汇,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常见,所以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一些。跟随幼儿的兴趣,我们的扎染课程开始了。
二、活动过程:
1.了解扎染
此时,我为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扎染视频,使幼儿初步了解扎染的方法、材料与形式。
朵朵瞪着眼睛说:“原来是用白布扎染,在白布上面染上颜色,就是扎染。”
琳琳小手比划着说:“还要用到皮筋,就像是给女孩扎辫子,可以用皮筋、筷子、夹子把布捆成各种样子”。
思瑜说:“我知道了,原来扎染是拿白色的布放桌上,用皮筋扎辫子,刷一刷漂亮颜色,刷出来的花纹像向日葵一样漂亮。”……
我对幼儿的发言进行了总结,说道:“是呀,扎染就是用绳捆扎白色的布,用颜料浸染,颜料在布上留下深浅不一的颜色,这样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的花纹。扎紧的地方上不了色,就会出现白色花纹。”
孩子们通过调查也知道了一些扎染的工具。
教师反思:
之前的玩颜色活动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染色经验,但是扎染的形式与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在丰富幼儿美术活动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我们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初步了解扎染的材料工具、方法,为开展扎染活动奠定基础。
2.第一次扎染。
通过图片,视频孩子们了解扎染的步骤以及扎染的方法。第一准备好材料,把布打湿。第二用皮筋、夹子、木棍等这些再扎起来。第三选择各种颜色的染色瓶,在扎好的布上滴。第四解开皮筋,直接晾晒,晾晒干后再清洗。
孩子们碰到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布染不出花纹?
朵朵说:我捆扎的时候扎的太松了,所以颜色都渗进去了。
雨晨说:我使用皮筋和绳子的时候,力气太小了,捆不住。
思瑜说:我在扎的时候利用了夹子,但是我也没夹紧。
元宝说:我扎的地方比较小,所以最后有白色的地方很少,都是湛蓝色了。
孩子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就是系皮筋时太松了,孩子们就开始练习怎么系皮筋。
教师的反思:
扎染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不拘一格。初次的了解和调查让孩子们走入了扎染的艺术世界,扎染的世界对于孩子们而言是神秘而又多彩的,有多种扎染工具、扎染材料、扎染方式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组合都能扎染出独一无二的扎染艺术品。所以我们要创造机会和条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练了几次后孩子们对扎染小方巾幼儿有了丰富的经验,孩子们就像尝试更大的物件,比如衣服,包包等。孩子们就开始回家收集自己的白衣服拿到教室里进行扎染。看看,孩子们扎染的越来越好了。
教师的反思:
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在孩子们打开染布之前,就像拆开惊喜礼盒一样,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扎染神奇的地方在于你永远无法想象自己亲手染制的作品会以怎样独特的形态呈现。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亲身探索、自由匹配发现扎结与染色之间产生的化学效应,总结出不同的扎结办法、工具所呈现的花纹规律。
4.自己做染料
一次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想扎染,可是就发现我们的染料也所剩不多。在一筹莫展之际,却因为孩子的一句话有了新的转机!朵朵说:老师!老师!上次我吃火龙果不小心掉到衣服上,我衣服都变红了,那能拿火龙果来染吗?元宝说:对对对,我想起来了,我妈妈上次也有用一些水果和蔬菜做面包,就和幼儿园门口买的那种一样!那我们可以用各种颜色的水果或者蔬菜来扎染呀!好主意!但水果、蔬菜拿来扎染真的可以染的起来吗?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边让我们茅塞顿开,所以便有了第三阶段的巧探索。利用植物、果蔬自己制作天然染料。
第二天,幼儿带来了新鲜的红的火龙果、橘子、橙子等等一些带有颜色的蔬果进行观察尝试。
我:“你认为橙子和橘子榨汁之后会变成什么颜色?”
安安说:“我觉得橙子和橘子榨汁之后都会变成橘色。”
简单的猜想不如实际操作得来的结果更记忆深刻,于是,我们准备开始榨取色素啦!问题又来了,拿什么榨取呢?
朵朵轻松回答:“榨汁机呗。”
雨晨说:“用手按按。”
元宝小手一攥说:“在碗里捣碎。”
于是,我们利用手边可以用的工具和已经掌握的方法开始榨取色素。
最后孩子们利用水果汁进行扎染,颜色还挺好看的。
教师的反思:
大班幼儿对于未知的探索欲是很强烈的,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会想着逃避而是尝试去解决,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任何物品也能变成各扎染材料,扎染出好看的作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巧思妙用,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小工具!
三、活动反思:
给教师的启示:
本次班本课程中我们一起欣赏了解扎染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在这场与扎染的美丽邂逅中,从陌生、新奇到喜欢、投入,一方素布、几滴染料也能带来数不尽的欢喜。在寻找、调查、讨论中我们初次相遇,在体验、操作、探索中我们相知相识。我们共同感受颜色、花纹、工具之间相互组合带来的艺术盛宴。我们共同探索扎染的玩法和用处,于游戏中感受它们的意义和乐趣。小小的一块布,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下,勾勒出美妙神奇的图案,每一次染出来的颜色都像谜一样令人期待,每一件手工扎染的作品,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带给孩子们的将是美好童年印记和无限创造力的启发。我们相信“扎染”这颗“艺术美”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悄悄住下,并且生根发芽,期待和孩子们创作更多五彩的回忆!
幼儿的收获:
1.学习品质: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在遇到“不同的花纹”时,能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与尝试,借助周围物品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幼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多次扎染活动中”幼儿遇到皮筋挤不紧、解不开、染料弄满地等状况,幼儿能够耐心等待,依然坚持不懈的完成,认真倾听他人想法与建议。
2.健康领域:在整个扎染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收洗各种颜色工具,并且做到及时洗手、清理桌面。在运用小夹子,线绳、皮筋进行扎的过程中,幼儿的小肌肉以及手眼协调得到锻炼。特别是在制作裙子、小卡子头饰时,运用剪刀进行沿边剪直线、弧线,这些有助于幼儿手部肌肉的锻炼。
3.语言领域:每个活动都沿着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通过分享环节,更需要幼儿语言清晰表达。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鼓励幼儿倾听同伴的想法,在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幼儿的倾听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