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以L市A园为例,运用访谈法及调查法探讨了A园在“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协同育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幼儿园、家庭、社区,其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与作用。幼儿教育需要发挥多方主体的协同作用,形成合力,进而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持续赋能。基于此,本文以L市A园为个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与访谈法,旨在厘清、阐释、分析与探明A园“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内涵、困境及其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与决策者提供智力支持与镜鉴。
一、“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内涵
育人是幼儿教育的本质目标。协同育人亦是现代各级各类教育倡导的主流教育理念,并得到广泛的实践。从词义上来看,协同,蕴含协力共同之意。大体而言,协同育人,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体或组织齐心协力,共同发挥教育合力作用,进而提升育人成效或质量。藉此,笔者尝试对“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下一个定义,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主体,通过采取科学、合理、适宜的方式方法,齐心协力,积极合作,进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困境
L市位于福建闽西革命老区。近年来,在国家、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L市幼儿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A园是一所私立园,隶属于某教育集团,其积极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模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笔者借助过往带队见习实习的机会,发现其在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顶层设计缺乏与机制不健全
大体而言,幼儿园的顶层设计对持续高效推进幼儿园某项工作或任务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就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协同育人这一工作而言,通过顶层设计为其奠定了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对A园园长W及部分教师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围绕该园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工作,前期并未形成专门的制度化的实施方案,以至于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统筹部署,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和持续改进,最终导致效果不彰。与此同时,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使得参与该工作的相关人员动力不足;推进该项工作未能走深走实。如同Z教师说,“推进三方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模式是很好的,能够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沟通。但是由于缺乏推进方案和实施办法,导致我们的工作处于盲目和被动之中”。
(二)家长和社区低度参与消极介入
有效推进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协同育人工作,需要厘清和明晰三者各自的功能、权利及职责。否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无法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事实上,在A园的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园长及不少教师对此颇感疑惑,甚至存在肤浅、偏颇的认知。Y教师认为,“幼儿园只要告诉家长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其他的不用多提醒”。T教师认为,“我们幼儿园隶属于某社区,也会将活动延伸到社区,社区仅是一个场所而起。”园长W认为,“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实在难以挖掘社区有什么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供我们利用。我们主要是把家长服务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可。”由此,从上述园长和教师的话语中,我们可发现在推进三方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极易引致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功能、职责和权利匹配错位,最终导致家长和社区在推进三方协同育人过程中的低度参与与消极介入。
(三)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薄弱
不论是幼儿园教育,抑或是“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教师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是其整体专业素养的构成部分。就本文而言,幼儿园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应含括对家庭、家长、社区建立全面深入而理性的认识,并能构基于幼儿教育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而提升协同育人的质量或成效。然而,结合对A园部分教师及家长的访谈可知,教师更多的是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幼儿身上,缺乏对社区、幼儿家长及家庭的必要而认识和了解。以至于在处理和应对相关“家-园-社”协同育人的问题上踟蹰不前,陷入困局。因此,幼儿园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之不足严重制约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协同育人的质量或成效。
三、“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策略
(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机制建设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1]为此,就推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工作而言,需要围绕指导思想、理念定位、目标制定、人员安排、资源配置、实施步骤、保障条件等多个方面,制定全面而系统的专门的制度化的方案,从而完善顶层设计。不可忽视的是,顶层设计毕竟是基于观念构想而形成的一种规范或规范文本,具体在落实过程中,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制度机制建设。如围绕推进家-园-社协同育人工作而开展的专题研讨活动、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社区公益性等系列活动实施制度及其保障机制(如经费支持、荣誉评定、物质奖励等)。
(二)发挥三方功能,助力互补共促
幼儿园在传授幼儿习得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学习品质与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家庭是幼儿最初成长与生活的地方。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2]。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某种意义上,社区构成了人们交友、娱乐、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媒介。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临床医学家、作家萨缇尔(Satir)认为“健康的家庭不会把自己和能够向他们提供帮助的外界社区隔离开,这是健康家庭系统的标志”[3]。一言以蔽之,合理发挥三方各自的功能,助力互补共促的开放格局与合力作用之形成,为提升“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质量持续赋能。
(三)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指导服务
经笔者对A园的调研发现,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薄弱,制约其推进“幼儿园-社区-家庭”协同育人工作。为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师协同育人专业素养提升策略,如,“职前教育为其提升协同育人素养提供‘脚手架’;入职教育为新教师适应专业工作提供‘润滑剂’;职后教育要为教师提升协同育人素养提供‘加油站’”[4]。二是培训内容应适度整合和渗透“家-园-社”协同育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以满足教师实际工作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亦可发挥引领与支持作用,结合A园的实际情况,定期邀请专家莅临幼儿园或社区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指导服务,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助力其协同育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协力合作,增进幼儿园、社区与家庭之间密切联系与友好合作,进而提升协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顶层设计[EB/OL].( 2020-07- 06) [2020-07-30]. https: / /baike. baidu. com/item.
[2]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7-18.
[3][美]Janet Gonzalez-Mena.儿童、家庭和社区-家庭中心的早期教育[M].郑福明,冯夏婷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99-300,212.
[4]何菊玲.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一体化目标与课程体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49-160.
本文系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幼儿园-社区-家庭”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2020JCJY09);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技术助力闽西乡村振兴学前教育振兴的路径研究(S202211312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