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幼儿园 311800
《指南》中提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喜欢操作和探索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疑惑,还有很多奇思妙想。作为幼儿园教师,面对这些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幼儿,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充足的活动材料和充裕的空间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区正满足了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欲望。科学区角活动的主要特色是手脑并用,它强调的是幼儿的个体性自主性和独立性。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虽然一直在强调创设以儿童为本位的科学区,但是很多时候停留在表面,看似活动区投放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其实还是以老师为引导、提前预设好的活动内容。真正的主动权并没有交给孩子,所以还是会出现科学区冷门的现象。本文以联结·创玩·对话的项目化方式,探索幼儿园科学区的新样态,从而让幼儿自发地、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区活动,以此来激发他们深度学习的欲望。
一、联结:创设“有温度”的区域环境
链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经验,发现他们当下感兴趣或是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迫切想解决的内容,投入到科学区,把材料的选择真正地交还给幼儿,让科学区变得有温度,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新经验,从而到达学习的目的。
1.联结当下的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都是围绕主题目标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区域活动也是落实主题目标的一种形式。在开展集体科学活动中,有时班级幼儿会对某块内容特别感兴趣,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感兴趣的内容吃不透的现象,于是我们会把这块内容放到科学区,作为集体活动后的延伸内容,供幼儿继续学习。例如主题《吃得香,长得棒》中,有一节科学活动《垃圾食品真可怕》,把新鲜土豆切片和薯条各自放入一杯清水中进行观察,看它们一周后的变化,从而得出经过高温油炸并添加了防腐剂的薯条是垃圾食品,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伤害。虽然实验的结果很简单,孩子也很感兴趣,但是幼儿并不完全清楚每种食品的烹饪制作方式,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哪些不是垃圾食品,所以我们这块内容继续投放到科学区,供他们继续学习探讨。
2.联结幼儿的日常活动
日常活动中存在着很多学习的契机,都能成为科学区创生的来源。例如在一次户外游戏中,有孩子在玩沙子,有孩子在钓鱼。这时有孩子说到:“老师,他们把沙子弄到我们的鱼塘里了。”另一个孩子疑问地说着:“咦,为什么沙子在水里会沉下去,而小鱼不会呢?”这个疑问引起孩子们的相互讨论。于是我们就把这个疑问带进科学区,让他们继续探究关于“沉浮”的内容。
二、创玩: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1.在兴趣需求中收集
联结主题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幼儿感兴趣以及他们发展所需的内容,以此来确定科学区活动材料。幼儿与同伴、教师相互讨论科学区所需的材料,制作材料清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材料,找到材料后就在清单上做好标记。例如在准备“沉与浮”这份材料时,首先要让幼儿了解常见物体主要包含哪些材质。在此基础上幼儿就可以分组领取任务,例如收集金属类的物品、收集塑料类的物品、收集木质类的物品等等。
2.在循环模式中创玩
幼儿在各种活动和各种困难中发现问题,教室里的科学区就像孩子的问题解决站一样,不断地冲刺着孩子的已有经验,借助材料的操作和实验,在疑惑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中产生新的疑惑,在这样一个循环的模式中幼儿建构着新经验,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操作“沉与浮”的材料时,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很快能提出结论,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也不同。但是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孩子们又发现新问题了,一块橡皮泥,搓成小圆放在水里会沉下去,但是把他搓成薄薄的一块,就会在水里浮起来。这个现象的发现,无疑又是一次突破,建构出新经验。所以在不断的畅玩中孩子会不断建构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3.在创玩学习中改进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与同伴一起探究材料,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分析投放的材料是否合理。游戏后及时回顾学习过程,根据幼儿的反思和评价,明确已经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还想要探究什么,怎样继续开展等,从而确定新的区域内容,例如在研究“沉与浮”的内容时,孩子明白物体的沉浮与质量和体积有关。怎样让一枚硬币在水里浮起来,这样一个问题,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所以在一次次的创玩只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进原有材料,从而支持幼儿的不断学习。
三、对话: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对话分享是幼儿回顾自己的游戏过程,在复盘游戏的过程中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主要尝试通过游戏故事和思维图的形式进行游戏分享。
1.游戏故事共享游戏经验
游戏故事是幼儿在游戏结束之后将游戏中遇到的趣事、难事记录下来,帮助幼儿回顾感受游戏过程,分享游戏经验。每次游戏之后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绘画表征记录,教师则进行一对一记录,并将其做展示。
2.思维导图共议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的讨论方式,帮助幼儿围绕某一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不断拓展思维,发现新问题,讨论新策略。这种方式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引导他们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游戏轨迹复盘促深度学习
区域活动的游戏轨迹展现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游戏轨迹的复盘过程中,会发现幼儿的原有经验,探究过程以及新经验的产生,其中隐含着幼儿整个思维变化过程。游戏的复盘要求幼儿对活动进行回忆,包括活动情景、活动过程、活动收获及遇到的问题。这是一个重新梳理、建构、整合的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经验的拓展和延伸,促进深度学习。
四、“联结·创玩·对话”模式的反思和总结
1.幼儿参与度有效提升,促进游戏能力发展
把科学区的内容创设正在地交给孩子,根据孩子当下感兴趣的事物、主题活动下的延伸活动、日常活动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被动选择材料”到“主动决定材料”,孩子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在与材料的一次次摸索、探究中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到达深度学习的状态。
2.新模式的科学区辐射其他区域
“联结·创玩·对话”模式下的科学区同样可以试用与其他区域,孩子来选择主题背景下所需要创设的区域,和每个区域中所需要投放的材料,我想这个区域的创设不是一簇就成,是通过一次次的区域游戏,与孩子们的一次次讨论和思维的碰撞,不断地丰富和优化材料,从而更好地去支持孩子的探究和学习。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的区角活动是教师提前创设好的,孩子只需要根据老师预设的要求进行操作就可。在新模式的科学区域活动,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细致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问题和困难,在孩子的对话中,及时甄别出有价值的学习点,用各种发散性的问题去促进幼儿的思考,推动孩子在科学区继续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