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

陈山杉

徐州工程学院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核心,其目的是挖掘课程中相关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有效汲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合作,构建全员育人的良性工作机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能力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课程思政的提出使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上来,是化解教育教学相脱节现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以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为统领,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是重要的育人主体,二者的育人对象都是学生,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育人方法具有互补性,这是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基础[2]。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发挥协同效应,打通第一课堂课与第二课堂,拓宽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果,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贯彻全员育人要求、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营造齐抓共管良性工作局面上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思政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度需要提升

有的高校尚未建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造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思政建设与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贴合度不紧。专业教师在课程教育中更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训练,对于思政教育的融入显得过于机械,难以做到不留痕迹地有机融入。思政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和技巧,但对于专业课程内容不熟悉,缺乏与专业教师有效的横向合作机制,无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拓展

就建设深度而言,有的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课程思政演变为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简单拼接,缺乏与热点时事的密切联系,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专业教师不重视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进行思政元素渗透,反而拘泥于传统的思政理论讲解和政策文件解读,使得思政元素融入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学生内心,难以体现不同科专业特色。就建设广度而言,除了个别专业教师尝试跨领域合作外,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大多没有形成合力,缺乏优势互补,客观上限制了课程思政建设广度的拓展。

(三)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

有的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专业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技能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抵触和应付的思想,认为在专业课上开展思政教育没有必要,不能深刻认识到高职思想教育应该结合具体实践,更要结合学生未来工作内容考和认真交流,更谈不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自 觉意识。在保障机制方面,缺乏资金、人事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客观上影响了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成效。

二、协同育人指引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

按照全员育人的工作要求,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思想指引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教师思政能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阵地。

(一)思政教师为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积极功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课内容的有机融合。在兼顾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和专业课程的特殊性的前提下,要从立德树人的站位出发,将价值引领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讲授中,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同时也要从专业课特点出发,选取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知识点,深入挖掘该知识点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支点和抓手,促进二者更高质量地浸润融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达成 一致。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科学有效。专业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需要思政教师为专业教师提供指导,二者共商共议找到最佳的方式。因此,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应当发挥各自所长,树立联动意识,密切结合专业课资源要素的突出优势和思政教育在话语、载体等方面的鲜明特征,实现取长补短。同时,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还要依据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推动育人要素实现整合重组,例如挖掘与学科课程有关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模范事迹、核心技术攻关或重大工程内蕴的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等思政元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优势。

(二)专业教师为思政教师提供知识支撑促进课程思政与高校教学有机融合

专业教师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之后,通过实际的

教学活动将所学融入到专业课中,这对专业教师来说是一次知识迁移的考验,也

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专业教师结合自己所教的专业,在专业知识的

基础上,将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贯穿其中,不是机械的嫁接,而是以科学的专业知

识为背景、以客观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育,

这是具有远大前景的,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3]首先,高校要坚持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所有课程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都要渗透课程思政,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德育责任,践行全员育人。其次,高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基于专业群特征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以点代面,循序渐进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要各负其责、各取所长。以法律事务专业为例,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专业教师应以涉及法律事务专业群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为根据,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坚持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素养以及职业需求相统一的理念,力争实现能力养成、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体化。

(三)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必须以协同育人为指引,兼容并蓄、齐抓共管。第一,校党委要义不容辞地担起主体责任,做好顶层设计,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纳入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规划,在人力、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和支持。同时,校领导要深入广大师生中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建立健全校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广大师生思想动态的制度,要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率先垂范,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积极支持并带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第二,要在校主要领导牵头下制定校院(系)两级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规划,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第三,各专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开展行业调研、企业调查和产业分析的前提下明晰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内容。对于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安排、教学进度、教学保障等,要组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研讨,将课程思政目标、理念、内容和原则切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学环节中。第四,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课程标准,组织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共同修订课程实施方案,充分梳理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程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和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四)提升教师思政能力

教师的思想自觉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水平和思想水平。第一,对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内容与规范要求,引导他们自觉强化专业知识积累和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学中自觉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经常开展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营造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第二,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和政策宣讲,如邀请课程思政建设名师、专家学者等开展政治素养培训、人格魅力熏陶和课程思政实践示范,促使广大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转变思维定势,助力教师树立坚定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第三,引导专业教师在延续以往显性知识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思政教育的方法,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增强专业课鲜明的情感体验和人文色彩,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感染力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 河源.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表现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高教,2019(11).

[3] 王景云.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6).

基金项目:2021年徐州工程学院校级教研课程思政专项立项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GJ-SZ-218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陈山杉(1988.02),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