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检康复保健中心 2石嘴山市中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气血津液辩证治疗咳嗽的分型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30例咳嗽患者依据气血津液辩证法进行分型和治疗。结果:气逆气滞寒证2例占6%,气逆气滞热证3例占10%,气逆津亏证3例占10%,气逆气滞痰湿证8例占27%,气逆痰热证6例占20%,气逆气滞痰热证5例占16.7%,气虚津亏痰证血热证3例占10%。经过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结论:采用气血津液辩证,相对容易把握该病的辩证规律,也取得了很好地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 气血津液辩证 脑卒中后遗症期 临床研究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亦是呼吸科治疗的难点,频繁的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睡眠,中医药治疗咳嗽有着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在咳嗽的治疗上有着独到的优势[1]。李思康主任在继承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常从痰、燥、虚立论,针药结合,扶正袪邪,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和经验[2]。鼓励在临床治疗咳嗽中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本文作者经系统研究在临床上采用气血津液辩证治疗咳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的30例咳嗽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8~67岁之间,病程时间在7~30天,均以咳逆有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症状。经两肺听诊、肺部X线摄片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炎等。排除哮喘、肺痨等疾病。
1.2气血津液辩证及方药:(1)当症见咳声重浊、气急、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当属气逆气滞寒证,治宜理气降气止咳祛寒,方药:麻黄,荆芥、杏仁、紫菀、白前、桔梗、甘草。(2)当症见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当属气逆气滞热证,治宜降气理气止咳清热,方药:桑叶、菊花、薄荷、桔梗、前胡、杏仁、甘草。(3)当症见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当属气逆津亏证,治宜降气润燥止咳,方药:桑叶、豆豉、杏仁、贝母、南沙参、苏叶、杏仁、前胡、紫菀、款冬花。(4)当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脘痞、腹胀、舌苔白腻、脉濡滑,当属气逆气滞痰湿证,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苏子、桔梗、杏仁、枳壳、苍术、厚朴。(5)当症见咳嗽、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当属气逆痰热证,治宜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方药:黄芩、知母、山栀、桑白皮、茯苓、贝母、瓜蒌、桔梗、陈皮、甘草、鱼腥草。(6)当症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当属气逆气滞痰热,治宜降气理气,化痰清热止咳,方药:青黛、海蛤壳、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丹皮、枳壳。(7)当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当属气虚津亏痰证血热证,治宜益气滋阴清热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玉竹、天花、桑叶、甘草、地骨皮、黄芩、银柴胡、青蒿、白薇。中药用法:每天一剂,水煎服用,每天2次,共治疗15天。
1.3疗效评判
显效: 咳嗽症状基本消失。有效: 咳嗽症状有所改善。无效: 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2结果
30例患者经气血津液辩证:其中气逆气滞寒证2例占6%,气逆气滞热证3例占10%,气逆津亏证3例占10%,气逆气滞痰湿证8例占27%,气逆痰热证6例占20%,气逆气滞痰热证5例占16.7%,气虚津亏痰证血热证3例占10%。经过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
3讨论
咳嗽大多是由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从而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以有声无痰称作咳、有痰无声称作嗽,因多为痰声并见,故称咳嗽。常用中医辩证治疗时先辨外感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常见风寒、风热、风燥;内伤咳嗽多见痰湿、痰热、肝火、阴津亏耗咳嗽等,证型复杂多样。王永炎从肝论治,治宜疏肝解郁、顺气化痰止咳[3]。陈建平认为,肝火上炎、灼伤肺阴,会出现咳嗽、咽干、痰咯不爽、胸胁胀满等症,即“木火刑金。”[4]陈熠从心论治[5]。介世杰认为:心阳虚,瘀血互结而致心悸、咳嗽、气促不宁者、治予温补心阳等[6]。陈桂锋从脾论治,认为治宜健牌燥湿、化痰止咳,选用燥湿之平胃散合化痰之二陈汤[7]
。陈达理从肺论治,认为宜养阴润燥、祛痰止咳[8]。不论是外感六淫引起的外感咳嗽病,还是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内伤咳嗽,其咳嗽的病机均是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潘德强采用疏风止咳、宣肺理气之宣肺止咳汤加味治疗咳嗽,可以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缩短患者的咳嗽时间,改善生活质量[9]。依据肺气上逆不宣、痰湿阻肺的病机,临床积极探讨使用气血津液辩证治疗咳嗽的新思路。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30例咳嗽患者属于气逆痰热证、气逆气滞痰湿证、气逆气滞痰热证的相对较多。采用气血津液辩证,相对容易把握该病的辩证规律,也取得了很好地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文海.李兴芳.赵琼.李静芸.牛慧敏,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36(11):11-15
[2]唐伟伟.宋来娜.李思康, 李思康主任针药结合治疗咳嗽经验[J].现代中医药. 2021,41(06):44-47
[3]王永炎,晁恩祥.今日中医内科(1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85
[4]陈建平,五脏六腑咳嗽的辨证论治[J].金华医学杂志,1990,(2):54
[5]陈熠,喻嘉言.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12.
[6]介世杰,刍议“五脏六腑皆令人咳[J].中国中医急症杂志,2006.15(8):879
[7]陈桂锋.从邓铁涛五脏相关学说探析内伤咳嗽的病机[J].中医学报,2010,25(149):658
[8]陈达理.杨智孚.罗仁等,按五脏辨证治疗难治性咳嗽的体会[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13(4):354.
[9]潘德强,宣肺止咳汤治疗咳嗽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22,37(18):3348-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