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症反应与依巴斯汀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症反应与依巴斯汀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倪慧敏

长兴县夹浦镇卫生院   浙江  湖州 313100

【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0.05的标准。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炎症,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免疫炎症反应;依巴斯汀

变态反应皮肤病是以细胞免疫功能失衡为主要表现,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细胞进行介导的超敏反应[1]。为了进一步探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探究依巴斯汀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次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进行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参与实验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人数为80人,参与实验的健康人数为40人,所有参与人员均为同龄人群。若参与人员处在妊娠及哺乳期,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发生在一个月内,患有严重性肝肾障碍性疾病,不得参与实验。

1.2方法

实验组进行每日一次的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含量为10mg。对照组进行每日一次的西替利嗪治疗,含量为10mg。两组进行药物治疗的时长为一个月。血清白介素的检测借助ELisa方法进行[2]。外周血检测需要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取样3ml静脉血,借助仪器为Epics XL流式细胞仪[3]

1.3观察指标

IL-6、IL-17、IL-10、Th1/Th2、Th17/Treg相应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症状积分的下降指数超过30%时被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1.0是进行数据处理的软件版本,t进行数据检验。

2.结果

患者血清学免疫炎症反应IL-6、IL-17、IL-10、Th1/Th2、Th17/Treg为14.28-2.37,19.90±3.34,21.45±5.76,5.13±2.01,7.54±1.12,健康人群为5.38±0.73,7.83±0.76,32.45+.4.99,8.78±1.45,5.54±1.06,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P<0.05。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L-6、IL-17、IL-10水平(pg/mL)

组别

例数

IL-6

IL-17

IL-1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14.67±2.13

5.76±0.93*

19.93±3.64

7.98±0.79*

21.45±5.76

30.47±4.75*

对照组

40

14.59±2.54

9.48±0.83*

18.75±3.42

12.5±0.86*

21.45±5.76

27.98±4.09*

T

0.898

2.629

0.885

2.998

0.862

2.980

P

0.204

0.05

0.163

0.05

0.167

0.05

注:*表示治疗前后所得P<0.05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Treg比较

组别

例数

Th1/Th2

Th17/Treg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实验组

40

5.46±1.46

8.95±1.37

3.785

0.003

7.69±1.38

5.80±1.26

3.091

0.003

对照组

40

5.57±1.52

6.52±1.19

2.328

0.05

7.71±1.31

7.04±0.09

2.195

0.05

T

0.709

2.538

-

-

0.590

2.642

-

-

p

0.264

0.05

-

-

0.126

0.05

-

-

3.讨论

急性荨麻疹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当中的一种,与患者周围环境、自身遗传因素、相应的免疫能力和感染因素密切相关,并以剧烈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4]。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失衡及相应的血清严重反应具有密切关联。Th1型细胞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密切相关,Th2型细胞可以对B淋巴细胞进行刺激,进而释放相应抗体,提升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5]。正常状态下细胞内的Th1/ Th2,Th17/ Treg处于动态平衡,本次结果显示急性荨麻疹出现了以上指标的比例失衡,且与健康人群相比急性荨麻疹患者会出现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的情况。本次实验证明依巴斯汀可有效恢复上述指标的平衡比例,更为明显的降低IL6, IL17的指标数据,且提升血清当中IL10的含量。本次实验为依巴斯汀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提供了数据支撑,但本文仅研究了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当中的急性荨麻疹,结果仍然具有一定偶然性,因此建议进一步扩大实验样本与研究疾病类型,得出更加准确结论。

参考文献

[1] 宗祥广,农祥. IgE的产生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药物干预[J]. 皮肤病与性病,2020,42(6):808-810.

[2] 周昕,冯佩英. 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研究[J]. 菌物学报,2019,38(8):1245-1252.

[3] 黄冬娟.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1):158-159.

[4] 宗祥广,农祥. IgE的产生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药物干预[J]. 皮肤病与性病,2020,42(6):808-810.

[5] 李卉,石秀艳. 2015—2020年286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5(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