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脏腑角度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基于脏腑角度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

罗玉奇,聂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睡眠是维持人类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失眠则成为了现代人面临的一个普遍健康问题。传统中医学认为,失眠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其中心、肺、脾胃、肝、肾五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脏腑角度出发,探讨失眠的病因病机,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失眠问题并提供中医调理的参考。

关键词:脏腑辨证 失眠 中医

当今社会,失眠已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对于失眠的治疗,传统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脏腑角度。中医认为,失眠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其中心、肺、脾胃、肝、肾五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脏腑失调与失眠的关系

失眠是指无法正常入睡或保持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中,失眠通常被视为一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从中医的角度,失眠称为“不寐“,《内经》中称不寐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并认为该证是因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阴,使阴阳不和,则夜不能寐。明代的张景岳又将不寐分为虚、实两大类,《景岳全书·不寐》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失眠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其核心病机是各种病因而最终导致阴阳失衡、扰神而出现失眠。孟景春教授[1]在论治失眠时认为脏腑功能失调与失眠关系密切,睡眠活动是脏腑功能的体现。常学辉等[2]认为因为各种因素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失常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心神不宁、心神失养,阴阳失交,从而产生不寐,顾概括为“五脏六腑皆令人不寐,非独心也”。以下将从心、肺、脾、肝、肾等方面来讨论。

2从脏腑论证

2.1从心论证

中医学将心脏视为主宰人体精神活动的脏腑,与情绪、思维等紧密相关,心火过旺或心血不足都可能导致失眠。情绪激动、焦虑、烦躁会使心火上升,导致失眠;而心血不足则会导致心神不宁,影响入眠和睡眠质量。心主神明,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就会出现睡眠障碍,心阴阳气血调和,人才会正常寤寐[3]。心藏神,《灵柩·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李亚金等[4]认为心不藏神是失眠的主要病机,心神失养或邪扰心神为心不藏神不寐的基本病因,心神不入于舍为心不藏神不寐的核心病机,故其治疗当以养心、祛邪、安神为主。

2.2从肺论证

肺主宣发肃降,宣发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畅通,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代谢,“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中医将肺主气机,与呼吸、气血循环密切相关,肺气不舒畅、肺热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失眠,感冒、咳嗽等肺部疾病会影响呼吸畅通,导致睡眠不安。肺主一身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其中就包括营卫之气,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是睡眠的基础[5]。曾凡玉等[6]认为情志因素是失眠发生的必经阶段,而忧伤肺,导致肺气机失常从而影响营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进而引起失眠。胡月迪等[7]认为心主血,肺主气,心肺之间的关系是气血关系,若肺气不足或肺失宣肃,则影响心的行血功能从而出现胸闷、心悸、失眠等症。

2.3从脾胃论证

在中医学中,脾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的运化功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脾气衰弱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倦怠等。胃主受纳,需与脾气运化相互配合,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食物,为脾提供营养物质的原材料,脾胃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人体的正常代谢,保持身体健康。《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这就说明脾气不健,胃气不和会导致升降失调从而胃不和而不寐。朱莹教授[8]认为虽有多种原因会导致脾胃失和,但思虑过多则会加重胃失和,阻碍脾胃气机,卧不安胃不休。脾在志为思,思虑太过易伤脾,致脾胃之气郁结,脾气不能升清,胃气不能降浊。

2.4从肝论证

肝在中医学中被视为疏泄之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气机的畅通,当肝失去正常的功能时,就会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包括失眠等症状。肝主情志,在情志活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情志异常(如愤怒、焦虑、抑郁等)可以直接影响肝的功能,导致气机不畅,失眠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良的睡眠状态也会加重情志异常,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情志和失眠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9]。肝在中医理论中还被认为是藏魂之脏,肝血的充足与否与魂的安宁息息相关,肝血不足时,魂无所依,导致失眠。因此,在治疗失眠时,从肝血的角度进行辩证论治也是很重要的。陈松等[10]认为肝与魂两者相辅相成,统领人的一身气血,故魂失所养不能安守于肝而致不寐,治疗时应从肝藏魂的角度辩证论治。肝与失眠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情志活动的影响和肝血对魂的养护方面,调节情绪、保持情志平稳,同时通过调理肝气、养护肝血,可以改善失眠症状,促进良好的睡眠质量。

2.5从肾论证

肾主藏精,储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推动人体的身体发育和生殖繁衍。若肾阴不足则心肾不交;肾阳不足则虚阳上浮;肾精不足则会导致肾虚不固,神不守舍从而不寐11]。在中医学中,肾被视为人体的根本之源,其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肾与睡眠密切相关,失眠也是肾虚的常见表现。肾主水,对于人体的生理节律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肾虚时,就会影响肾的调节功能,导致生理节律紊乱,从而引起失眠等症状。肾主精液,精液的生产与肾气的充盈密切相关,如果肾气不足,就会导致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出现问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盈与否决定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肾气不足,就会导致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失调,引起失眠等症状。肾阳虚弱时,身体的代谢功能减弱,气血循环不畅,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肾阳虚还会引起手脚发凉、腰膝酸软、性功能下降等症状,进一步影响睡眠。

3小结

中医认为,失眠问题往往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其中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在病因病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心脏角度来看,心神不宁、情绪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失眠;而肺脏则与气的运行、痰火生成等紧密相关;脾胃的健康与营养的摄取和消化息息相关,对于失眠的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肝脏在情志方面对失眠中扮演重要角色,肝气郁结可导致失眠;最后,肾脏的精气充沛与否,也会对失眠产生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采取一些有效的调理方法来改善失眠问题,通过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方式,有助于平衡脏腑功能,减少失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骆殊, 邵佳, 刘舟, 等. 孟景春从脏腑论治失眠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 46(11): 1–3.

[2]常学辉, 张良芝. 浅议“五脏六腑皆令人不寐,非独心也”[J]. 辽宁中医杂志, : 1–9.

[3]张芳, 刘清泉. 失眠的病因病机及脏腑论治[J]. 河南中医, 2019, 39(11): 1643–1647.

[4]李亚金, 张星平, 陈俊逾, 等. 心不藏神不寐刍议[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3): 947–949.

[5]杜佳蓉, 邵天赐, 张会永, 等. 中医药对失眠病机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1–7.

[6]曾凡玉, 吴华堂. 五脏辨失眠,肺首当其要[J]. 陕西中医, 2015, 36(1): 71–73.

[7]胡月迪, 杨勤军, 朱洁, 等. 基于“心肺同归一治”学术思想论治慢阻肺并发失眠[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 31(15): 1–4.

[8]董慧, 朱莹. 朱莹从脾胃论治失眠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22, 38(1): 50–52.

[9]阮文海, 王超. 从情志探讨失眠症的现代养生保健调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8): 365–366.

[10]陈松, 王昆秀, 罗志辉, 等. 从“肝藏魂”论治失眠症[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 27(10): 1664–1666.

[11]成杰辉, 范宇鹏, 杨志敏. 慢性失眠从肾论治[J]. 新中医, 2019, 51(8): 315–317.

作者简介:罗玉奇,1999.02.12,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护理研究生,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