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李丽阳

福建省莆田市第三中学地理组  

摘要: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本就不多,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人类的生存条件却在不断恶化,空气质量也在不断恶化,这就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新的初中地理课程对环境教育的贯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是一种环境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从中学开始,对儿童进行环境保护的认识,能够使儿童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文章对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给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研究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关注。作为培养具有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未来公民,环境教育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正是培养他们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与此同时,新一轮的初中地理新课程也在全面推进,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因此,探讨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对于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地理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

初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地理学习不仅包括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等基础知识,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地图阅读能力和空间思维。地理学,这门专注于研究地球及其人类活动的学科,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套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而环境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

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在初中地理课上,学生还将深入研究地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在初中的地理学课程里,学生们将深入探讨地球的天然属性、自然资源如何分布和被利用,以及人类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环境。在初中地理课上,学生还将深入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地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的起源、发展和应对策略,如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研究,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到节能、减少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

在地理学的学习旅程中,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真实的环境,并参与到实地考察以及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中。学生们在实地考察中,逐渐领悟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紧密联系。地理学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探讨,它还涵盖了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活动。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深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生动性,通过亲身经历,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各个地区的环境情况,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从而加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学生们积极投身于环保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此外,学生们也有机会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如义务植树和参观环保展览等,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初中地理教育,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际行动能力得到了培养。地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有限,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地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在人类生活和进步中的核心地位。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接触到不同的环境案例和实践,深刻认识到环保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通过地理学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仅仅依赖个体的行为。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力,地理课堂成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平台。地理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增加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垃圾分类和水资源的合理使用等方面。通过地理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肩负的责任。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环境议题的积极关心和主动参与,进而为环境的守护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二、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策略

2.1 将培养环境意识为教育重心

人的语言和行为都受到大脑的意识的控制,想要保持不停的行动,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因此,环境教育就是要以环境为中心,以环境为中心。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将环境教育的关键内容渗透进去。环境认知教育就是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从个体环境的形成原因、现状、危害等多个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到世界各地的环境问题。例如:当老师讲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问题的时候,老师要给学生们解释土壤侵蚀的原因。现在的情况如何?如何预防和治疗?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到时候,他就知道该怎么处理自己的想法了。养成了环保的好习惯,就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对环境进行保护。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保护环境,保护周围的每一棵树。

2.2 将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环境案例和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环境问题和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解读,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关注环境的意愿。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就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用地理知识分析环境问题。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感受和观察环境问题,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同时,可以组织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清理等,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提高他们的环境行动能力。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环境问题的图像、视频和动画等,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和专业软件,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在地理课堂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我们应当重视环境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和实践。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引入真实的环境案例和数据,开展环境讨论和辩论,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他们的环境行动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保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郭俊海[1].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1.

【2】周丽.议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分析[J].东西南北:教育,2021:1.

【3】郭然.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相关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6: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