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031
摘要: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包括术后早期肢体被动活动或主动功能锻炼、合理控制疼痛和应激反应、药物预防措施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护理策略
引言
膝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良影响。因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方面。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主要与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手术后的床旁休息和缺乏运动,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增加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血液中凝血因子的含量增加,血小板活性增高,血液流动性下降,易导致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凝血和抗凝等功能,当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时,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凝固功能失调,从而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当血液流动受到阻碍或减缓时,易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内滞留,凝血因子聚集,形成血栓[1]。因此,长时间久坐、长途旅行、手术后卧床不动等情况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观察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患者可能感到下肢肿胀明显,甚至出现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同时出现下肢疼痛和压痛,尤其在行走或站立一段时间后症状加重。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还可能出现下肢发绀和静脉曲张。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循环不畅,使下肢出现发绀,同时静脉曲张也可能出现在患者体表皮肤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当深静脉血栓脱落并移行至肺动脉时,可能引起肺栓塞,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观察中,医护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血栓性静脉炎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硬结、发热等症状,这些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之一,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2]。所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观察主要包括下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绀、静脉曲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表现。及时观察和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对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3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策略
3.1患者评估和风险评估
在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药物过敏情况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宜性。患者评估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承受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并且有良好的康复潜力。此外,医生还会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手术后可能面临的并发症和风险,如感染、出血、血栓形成等。通过患者评估和风险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评估工作,如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接受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充分。所以,患者评估和风险评估是膝髋关节置换术前非常重要的环节。
3.2应用物理预防
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除了药物预防外,物理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物理预防的主要方法包括早期床旁活动、康复训练和使用弹力袜等。早期床旁活动包括踝关节活动、膝关节活动、臀部收缩等,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淤血,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3]。康复训练则是通过专业康复师的指导,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使用弹力袜可以提高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回流障碍,从而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在物理预防的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严格执行床旁活动和康复训练计划,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3.3床上患者护理
术后患者床上护理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交叉腿或脚,减少下肢受压。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固定不动,可通过被动运动、踝部活动、腓腹肌收缩等方式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此外,保持患者肢体的舒适,避免受凉,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定期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如发现肿胀、疼痛或异常变化,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综合应用这些护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床上护理质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3.4被动运动的CPM机器
CPM即连续被动运动,是一种通过机器帮助患者进行被动性关节运动,以促进关节康复的治疗方法。CPM机器适用于关节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如膝、肩、踝等关节的置换、修复或重建手术。CPM机器主要由机器本体、控制器和可调节的支架组成。它通过控制器设置患者的运动范围、角度和速度等参数,使机器本体能够模拟正常关节的运动。患者将受伤或手术的关节放置在支架上,CPM机器会自动将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CPM机器的优点在于可控性强、恢复效果好、可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等不适,同时也可以避免患者在手术后过早地进行主动运动,从而减少关节的再次受伤。虽然CPM机器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4]。
3.5气压治疗
气压治疗是一种通过气压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的康复治疗方法。气压治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气压袋组成,被放置在患者肌肉周围,然后通过压缩和释放来产生气压波,刺激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气压治疗适用于肌肉疲劳、疼痛、损伤等情况的康复治疗,如肌肉拉伤、痉挛、运动损伤等。气压治疗的优点在于刺激效果好、安全性高、可调节性强,能够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促进肌肉恢复。它还可以促进淋巴液的流动,减轻肿胀和水肿,有助于减少康复时间。此外,气压治疗还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对于运动员的康复训练有很大帮助。
3.6应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干预,防止血液凝结,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口服的利伐沙班药物。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效果,能够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散,降低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和不需要常规监测等优点,且不易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适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口服的利伐沙班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具有抗凝效果和口服便利性等优点。利伐沙班药物可以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散,减少血栓性疾病的风险[5]。利伐沙班药物适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抗凝治疗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如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方案,全面实施药物预防、物理预防和教育措施。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护理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尤宗兰.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探讨[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21,10(04):314-316.
[2]张晓霞,乔俊,李刚等.运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6):135-136.
[3]林玲英,曾丽萍,陈玲香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20,42(16):2108-2111+2135.
[4]黄颖,叶咏梅,魏伟华等.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08):2002-2003.
[5]陈晓飞.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监护探析[J].人人健康,2020,(08):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