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培训中心第三幼儿园
摘要:“互联网+”在我国文化弘扬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创新性发展。基于“互联网+”背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使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所形成的智慧结晶,其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能够使个体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正向的观念。基于此,幼儿教师就需要立足于“互联网+”的特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做到在传承民族智慧结晶的同时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重要价值
(一)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能够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进入新时期后,素质教育的广泛落实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先进的精神,其能够作用于幼儿园教育的多个环节,使教师能够以动画片、电子绘本、音频等多种载体引导幼儿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对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高效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
(二)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立足于“互联网+”背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可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很少或是几乎不能够引导幼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深层次的知识,难以从根本上拓宽幼儿的思维视野。通过“互联网+”相关的理念以及技术,教师就能够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以及客观认知水平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引导幼儿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使幼儿能够具备高水平的审美素养[1]。
(三)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
“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其能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幼儿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育人目的在于实现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健全个体的人格,因此,教师就需要立足于幼儿的发展需求合理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既要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人格,让每一位幼儿能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念,真正满足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以及调查发现,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环境,这直接阻碍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出现这一问题的幼儿园内部,幼儿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模式,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使幼儿接触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类幼儿教师没有在幼儿园内部建立专门的学习环境,如教室布置、活动策划等,导致幼儿无法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接触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二)相关参与主体没有对传统文化形成全面认知
部分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没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产生的作用形成全面认知,这也会使“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无法取得预期内的效果。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这部分幼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存在片面认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只能为幼儿教授简单的知识。同时,一定数量的幼儿家长也不会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且要求幼儿必须参与到大量的兴趣班。很显然,这是不利于幼儿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
(三)难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其没有深层次挖掘相关教育活动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这同样会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教师只能要求幼儿通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著作,不会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在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时,教师只能立足于常见的传统文化节日策划游戏活动,无法联系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各项教育活动失去兴趣,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构建学习环境
幼儿教师应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在幼儿园内部设置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如名人名句、文化标语、图文故事等,让幼儿能够在观察周边环境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阅读《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传统故事,并指导幼儿参与到布置阅读区域的活动,使其可以通过布置活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3]。
(二)创新教育活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幼儿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此丰富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以美术活动为例,我国的民间艺术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根据这一特点,幼儿教师就可以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展示大量的美术作品。先通过互联网搜集民间艺术作品的卡通版绘画,如《寒梅图》《刀马旦》等,再将其编辑为动画视频。开始活动后,幼儿就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快速集中注意力,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绘画活动当中,做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开展民间游戏
幼儿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玩乐是幼儿的天性,民间游戏同样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支,其是符合幼儿的精神需求的。所以,教师就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活动。在活动的前期筹备阶段,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项目。开始活动之前,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民间游戏,如皮影戏、击鼓传花、剪纸、九连环、围棋等,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更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既是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传承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立足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幼儿能够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幼儿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全新的手段以及理念丰富教育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职能。
参考文献
[1]戴小丽.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教育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24,(03):51-53.
[2]王晓雨.谈“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0):163-165.
[3]朱娅婷.“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01):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