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尼玛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重孜乡小学     西藏日喀则      857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的数学教学悄然发生着变化,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及方向,教育者力求逐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数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能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学科上取得扎实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养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1]。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有效性的认识,不断寻求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方法,使得教学目的得以有效实现,将教学改革不断推向创新进取的新道路。

一、完善课前预习,强化教学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课前准备的完善与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优化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正式开展课程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准备。在全面了解了数学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之上,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能够全方面地优化并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带动影响学生获得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体验,强化教学的基础[2]

以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教师应该解读教材,要让课程内容具有可行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材观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本教材的辅助作用,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去灌输知识内容,而是要在全面解读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地布局,提炼出教学的重难点。而后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比如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是运算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本节知识内容是要让学生知道“乘法结合律”,能够从定律的运用中感受到提高运算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规律、归纳定律的能力与基础。教师在解读了教材内容之后,就可以合理地布局教学内容。比如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而后运用规律,从而解决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让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大幅的提升;其次,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立足于三维教学目标,积极地引入核心素养的相关内核。比如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地体会探索的过程与方法,能够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且用字母进行表示。还能够在理解了结合律的基础上,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的运算。以此为基础,整个教学的目标及方向将更为明确;最后,教师应该协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在建构教学思路的时候,要先预设好教学的方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更好地妥善应对。这样的课前准备才更为完善,才能够驱动引领学生实现更为高效的学习,以此来优化课程教学模式[3]

二、尊重教育主体,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根据新课标要求,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点,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背后的逻辑关系,加强数学逻辑记忆技巧培养,尊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学地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思维培养的关键年龄阶段,教师要利用好兴趣培养的优势特点,从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出发,引导学生将关注点和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提升听课状态,达到数学教学目的[4]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为超市,教师利用超市购物的行为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小数知识,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收银员、销售员、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销售员要积极组织语言推荐产品,结合情境中设定的优惠方式,用数学语言向消费者阐述最优惠的购买方式;收银员要根据购买的商品进行小数加法计算,告知消费者购物总费用;消费者要根据总费用及单个商品价钱总结购物。通过教学情景模拟,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培养生活自主思维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归纳出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教授数学知识,还要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摆脱枯燥无味的外表,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视角、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并在生活中积累学习经验,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从而拉近与数学的距离,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明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指导

提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准确把握学情,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指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统一性的教学之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指导。

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指导,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全面了解学生,明确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以便综合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第二,对课堂中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分层。比如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负数的基本概念之后,我设计了一些差异化的课堂问题。如:(1)水位上升10米可以记作+10米,那么水位下降15米的时候应该记作什么?应该怎样读?(2)放学后,值班老师在一条东西向的走廊当中进行巡视,若将向东走记为正,那么整个巡视过程可以记作+9、-4、+7、-1、-3、+5(单位:米),在这次巡视当中,值班老师一共走了多少米?不难发现,两个问题的难度是不同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锻炼。

四、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多元思考

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学生有可能会丧失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不愿意在课堂中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从而利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比如教学“倍数与因数”时,在学习了“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课堂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随机说出一些数字,学生需要在8秒钟时间内判断这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回答错误即被淘汰,最后剩下的学生获得胜利。由于游戏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学生十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游戏活动当中。在参与这个游戏时,学生需要反复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与思考。通过这一过程,不但在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由此可见,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对学习质量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端正教学态度,革新教育理念,保持教学理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和强化教学能力,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针对个体优势差异较大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以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明琴.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22,(09):70-72.DOI:10.16704/j.cnki.hxjs.2022.09.026.

[2]李辉.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J].新课程,2021,(46):100.

[3]郝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6):71-72.

[4]陈儒.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21,(0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