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邻水正大实验学校
邮编:6385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重挑战,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本文分析了初中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类型及表现,提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并针对不同危机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家校社会合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一、初中学生常见心理危机类型及表现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危机。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包括:学习适应危机、人际交往危机和自我认知危机等,学习适应危机主要表现为难以适应初中阶段学习方式和学习压力的变化,产生厌学、成绩下降等问题。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机不足、自控力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容易产生严重的学习适应危机,比如小明在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升入初中后随着学习难度增大和竞争加剧,成绩逐渐下滑,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出现厌学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危机主要表现为难以适应新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孤独和自卑等问题。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对人际关系敏感。一些学生社交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产生社交恐惧和孤独感。部分学生则因为言语和行为幼稚而遭到同学排斥,严重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自我认知危机主要表现为容易产生自卑、迷茫、叛逆等心理,对自我形象和未来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阶段,渴望独立和自主,容易对权威产生反抗和质疑,部分学生受到生理变化、容貌焦虑、家庭关系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失去信心,学生普遍面临生涯规划困惑,缺乏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客观认识,容易产生迷茫和无力感。
二、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至关重要。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预警体系,学校要提高对心理危机预防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单位,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识别能力,尤其要加强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敏感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问卷、谈话、行为观察等途径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苗头。对评估中发现的心理危机高危学生,要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制定个性化的预警和干预方案。
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搭建网络、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的求助平台。学校可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与校外专业心理单位、医疗卫生部门的协作配合。一旦发现心理危机个案,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加强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积极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完善心理咨询辅导室功能,为学生提供倾诉渠道。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杜绝校园欺凌。努力营造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班级和校园文化,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比如A中学以"阳光心理,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危机预警意识。利用班会、主题班队会、心理剧表演等形式,教育学生学会调适情绪、化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畅通学生诉求表达渠道。努力营造"尊重、平等、温暖、向上"的班级文化,增强学生归属感,学校还与社区心理咨询单位合作,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三、针对性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面对初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危机,学校、教师、家长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和策略,对于学习适应危机,教师应合理设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注重学习过程和进步性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家长要调整期望值,允许孩子合理"减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于人际交往危机,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会换位思考、与人沟通。关注被排斥和孤立的学生,主动与其沟通,创造融入集体的机会。必要时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化解心理障碍。家长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原则,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同学关系。
对于自我认知危机,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人生奋斗目标。对叛逆心理要多一些理解包容,循循善诱,化干戈为玉帛。面对自卑感,要肯定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家长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平等交流,做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和引路人,针对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如严重抑郁、焦虑,产生轻生、自残、暴力倾向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及时向专业单位求助,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建立心理危机个案管理制度,成立个案管理小组,制定危机干预预案。通过心理治疗、家庭辅导等方式,控制危机,消除隐患,比如小刚因为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绪低落,出现厌学、失眠、焦虑等症状,几次有过轻生念头。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及时介入,与小刚建立良好的支持性关系,耐心倾听他的想法,缓解压力。学校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小刚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疏导情绪,重建生活意义感。组织亲子沟通,修复亲子关系。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刚逐渐走出阴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学校、家庭、社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要加强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常见心理危机类型的研究和理解,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危机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家校社会携手努力,多管齐下,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吉云,邵一峰,孙长山.初中新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77-79.
[2]潘富俊.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以湖区某初级中学学生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0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