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维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主要在协同治理理念下,对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实现策略进行探究,有效降低社会低碳转型成本,促进地方经济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后续环境问题的优化和经济转型的实现提供依据。
[关键词] 碳达峰;大气质量达标;策略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强化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和控制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十四五”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虽然我国在2019年提前作出自主减排承诺,对碳排放增长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并利用蓝天保卫站极大程度上改善了空气质量,但是我国碳排放量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十四五”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控制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任务更重。基于此,要强化对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方案,推动经济投资的绿色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构建高效的低碳降污管理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 协同减排
矿物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气体的关键性因素。要结合“十四五”发展目标,构建系统性的控制战略,强化对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强化污染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协同减排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1末端治理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在高耗能行业,对多污染协同减排具有良好的效果。[1]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原来的末端治理技术已经不适应可持续减排需求,对二次污染的治理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协同减排的效益需求。
1.2能效提升在协同减排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作用,如成本不高、适应性强,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改善。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公布了十三个行业的260项节能技术,并对建筑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给养等三个城市系统、纺织、电子等行业进行模拟技术改造,模拟结果表明,空气颗粒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量明显减少。国家积极推进节能优先方针,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对能源消费增长进行有效控制,提前淘汰小型低效机组,促进对大型高效机组的应用比例,实现对污染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1.3结构调整主要是利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的转型升级,降低对高碳燃料的依赖,促进污染排放的协同治理效果。其中主要包含以下措施:淘汰燃煤锅炉等,减少固定源;淘汰老旧车、制定低排放交通运输规则,优化移动源的治理效果;对城中村实行煤改气、煤改电,实现分散面源的有效控制。促进电力部门的低碳转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用地管理等。[2]
2 协同管理
在地方气候变化管理过程中,由于能源、环境、行业等管理部门的职能责任划分不清,出现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情况,严重影响协同管理效果,增加管理费用成本,也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负担。此外,部分区域对碳达峰目标缺乏正确认识,在峰值目标决策上缺乏主动性,对经济新常态认知不足,缺乏数据规划能力等,严重影响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的效果。基于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要构建专业化领导小组,发挥其统筹协同职能,强化污染防治目标,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明确技术、资金、政策需求,对各个部门的职能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强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助力协同管理机制的有效执行与落实。
2.1对各类环境管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行政规制、经济调节、传播教育等,把气候变化管理纳入到管理政策体系中。短时间内设置碳排放总量标准,并对“双达”目标进行明确,强化对气候变化管理的监督管理,保障气候变化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与执行。[3]
2.2结合实际情况,掌握精准数据,强化对排放标准体系的优化建设,并提升能源效率的强制控制标准。完善激励政策,加大对投融资的支持力度,对金融资金投资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大对低耗能、低排放行业的投资比重。
2.3完善“双达”工作能力技术支持,如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技术人员队伍,编制任务清单,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方法,并制定科学的排放核查机制,强化宣传示范力度,并构建信息化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构建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监管体系,构建协同考核机制,实现对碳排放和污染的有效控制。[4]
3 区域协同
气象条件具有强区域性和带起流动性,区域传输对城市空气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行政区划基础上,形成区域联防联控体系,对各个区域的管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蓝天保卫战的获得成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也是影响大气污染成效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区域逐渐实现精细化空气质量管理,经济落后区域,能源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空气质量治理效果不佳;产业结构等区域性聚集,也导致碳排放强度出现空间集聚性。[5]基于此,在实施碳达峰和空气质量控制策略进程中,要强化区域协同治理的重视,综合考量不同区域在经济代价、协同收益方面的差异性,并深化分析其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更高级别的污染联防联控体系,组建更加完善的能源建设规划运行机制,强化污染治理机构的权威性,对产业转移承接引起的污染区域转移情况进行量化处理。要制定针对性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保障制度协同与利益协同的强制性实施,促进区域协同治理的稳定发展。要对区域内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完善大气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对环境、健康受损区域进行适当的补偿。并积极推行谁受益、谁补偿的协同治理理念,促进各个区域对治理成本共同分担,并利用资金、技术、知识等多种补偿方式,强化各个区域之间的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示,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管理,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协同治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实现协同减排、协同管理、区域协同等的全面实施,此外还要注重部门协同与措施协同,保障“双达”目标在各个地方城市的有效实施与执行,强化各个管理层级之间的协调与交流,积极鼓励全社会主动参与到协调治理工作中来,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共同努力,为人们创建更加优质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徐翔.碳达峰和碳中和——物流业面临深刻变革[J].中国储运,2021,(8):30-31.
[2]曲余玲,狄嫣,邢娜.碳达峰、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路径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21,(04):36-38.
[3]李云燕,崔涵,朱启臻.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看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行政管理改革,2021,(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