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幼儿园
摘要:我园地处形成独特花木文化的“花木之乡”,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花木种类繁多,为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们依托乡土花木资源,积极探索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力求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美育教育之中。本研究旨在依托乡土花木资源,构建并实施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关键词:乡土花木资源;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构建与实施
我园在实施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了乡土花木资源的优势,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操作、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花木的生长过程、形态特点以及生态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乡土花木资源在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中的价值体现
(一)乡土花木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乡土花木资源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它们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致,更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种花木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民俗传统和人文精神,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让幼儿在欣赏花木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和欣赏乡土花木,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二)乡土花木资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乡土花木资源以其独特的形态、色彩和香气,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在生态美育课程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嗅闻等方式,去感受花木的美妙之处。这种直观而深入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并欣赏自然的美。
(三)乡土花木资源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
乡土花木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生态美育课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了解花木的生态价值,认识到保护花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参与花木的种植、养护等实践活动,幼儿能够深刻体验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乡土花木资源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生态美育课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故事讲述等,让幼儿在参与中锻炼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与花木的互动体验,幼儿还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注重整体性发展
我们明确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环保意识以及综合能力。在构建课程时,我们注重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将审美教育、环保教育和多元智能培养有机结合,确保课程内容既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1]。
例如,在构建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时,我们特别关注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目标和活动设计。首先,我们设计了基础层次的课程,主要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乡土花木资源,了解它们的名称、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通过简单的观察活动和故事讲述,激发幼儿对花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审美意识。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引入中级层次的课程。在这一阶段,我们注重引导幼儿深入了解花木的生长过程、形态特点以及生态价值。通过实践操作、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花木的生命力和美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最后,我们设计了高级层次的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花木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构建层次递进、内容丰富的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我们力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参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乡土花木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我们深入挖掘乡土花木资源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到生态美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通过组织幼儿参观花木基地、开展花木种植活动、举办花木主题绘画比赛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乡土花木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热爱[2]。
例如,我们幼儿园附近的乡土花木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各种美丽的花卉、独特的树木以及充满生机的草本植物。这些资源为我们构建生态美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花木相关的主题活动。在春天,我们组织幼儿前往花木基地,观赏盛开的桃花、杏花等,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在夏天,我们带领幼儿认识各种夏季花卉,如荷花、向日葵等,让他们了解这些花卉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价值。在秋天,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变化,感受秋天的韵味和季节的更替。在冬天,我们则通过介绍常绿植物,让幼儿了解它们在寒冷季节中的生存智慧。除了实地观察,我们还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开设了花木种植课程,让幼儿亲手种植花木,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此外,我们还开展了花木主题绘画比赛,鼓励幼儿用画笔表达对花木的喜爱和敬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幼儿们对乡土花木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不仅欣赏到了花木的美丽,更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珍贵和生命的价值。同时,这些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们审美情趣、环保意识和多元智能的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生态美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创设了多样化的教学场景。在教室中布置花木装饰,营造自然美的氛围;在户外设立花木观察区,供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花木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知识,使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花木的奥秘[3]。
例如,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方面,我们注重将室内与室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在室内,我们精心布置了花木装饰,如悬挂的绿植、摆放在窗台上的花盆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同时,我们还设置了花木主题墙,展示各种花木的图片和介绍,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花木的名称、特点和生长环境。在室外,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设立了花木观察区。在这里,我们种植了多种乡土花木,供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我们还设置了观察记录本,引导幼儿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花木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此外,我们还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制作了花木生长过程的动画视频,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花木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同时,我们还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和科普视频,拓展幼儿的视野,增加他们对花木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场景,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他们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到花木的美妙之处,了解花木的生长过程和生态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的美。
(四)强化文化渗透,培养幼儿的乡土情怀
我们注重将乡土文化渗透到生态美育课程中,通过讲述花木的传说故事、介绍花木的民俗用途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我们还邀请当地的园艺专家、花艺师等来园进行讲座或指导,让幼儿与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4]。
例如,我们特别安排了一系列以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实践体验,让幼儿深刻感受到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在课程中,我们设计了“花木传说故事会”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们精选了一些与乡土花木相关的传说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带领幼儿走进一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这些故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花木背后的文化内涵,更激发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乡土花木民俗体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当地的园艺专家和花艺师来园指导,带领幼儿们一起制作乡土特色的花艺作品。孩子们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花艺技巧,更深入地了解了乡土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我们还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组织幼儿开展乡土文化实地考察活动。孩子们亲身走进田间地头,观察乡土花木的生长环境,了解乡土文化的生态基础。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乡土情怀。
通过这些强化文化渗透的措施,我们成功地将乡土文化融入到生态美育课程中,让幼儿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丰富了幼儿的学习内容,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探究相结合
在生态美育课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鼓励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发现花木的奥秘和美感。
例如,在“花木生长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花木,让他们发现花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差异。然后,教师指导幼儿亲手种植花木,记录花木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长叶、开花等阶段。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花木的生长过程,还能够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家园共育,拓展美育空间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中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家长讲座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内容和目标,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观察花木、养护花木,共同营造美的家庭环境。此外,我们还利用社区资源,拓展美育教育的空间。与社区的花木基地、公园等场所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在更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三)注重评价与反馈,不断优化课程实施
在生态美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了解幼儿对乡土花木资源的认知程度、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情况。同时,我们也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生态美育课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组织相关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了确保生态美育课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的持续提升,我们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生态美育相关的研讨会、讲座和工作坊,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我们还倡导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集体备课、经验分享等方式,共同探讨生态美育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此外,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来园进行专业指导,为教师们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与学习,教师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美育的内涵与价值,掌握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手段,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通过教师培训这一途径,我们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生态美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我们相信,在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幼儿的积极参与下,生态美育课程一定能够在幼儿园中落地生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强化文化渗透和多种实施途径的结合,我们的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得以全面而深入地展开。然而,我们也深知,课程的持续优化和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承“以幼儿为本,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丰富的生态美育教育,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秀凤.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育教育活动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135+137.
[2]邱彩华.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的有效利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08):16-18.
[3]成梅.运用乡土花木资源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03):39.
[4]何建琴.向阳花木早逢春——科学教育应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4,(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