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05
/ 2

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

刘本琪

中共沧州市委党校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握好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基本特征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涵与特征要求。同时,瞄准影响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筑牢产业安全根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持续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

本文系2024年度沧州市科技创新研究课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ZKX2024270)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性

1、从发展阶段角度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告,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发展阶段的一个转换。从产业角度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失衡,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产业要素与劳动生产力低下等方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之一便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2、从发展环境角度理解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目前全球化经历退化,区域贸易快速发展,这使得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由注重效率为主向注重效率和安全兼顾转变。十年前,世界银行的一个报告指出,全球已经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价值链,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价值链,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然而,以我国为中心的价值链、产业链在近十年正面临着被切割、被分解的风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建立自己的创新驱动产业链,来解决和应对高端技术供给不足和低端产品占比上升的问题。

3、从科技革命角度理解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在全球展开,它正从基底上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数字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改变了生产函数。数字既会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也同时对我们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形成新的增长源泉第四次科技革命则是在分工形成的增长源泉基础上,促进产业融合式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三是产生新的生产组织网络化和平台化的企业,在经济社会生产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特别是平台企业在社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新竞争优势是顺应科技革命趋势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基础及现实差距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为产业发展本身的质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物质支撑,而且体现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协同配套、融合联动,以及产业体系对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支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还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为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滞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等短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现有基础,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和挑战。

一是充分认识产业体系完备与产业基础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农业和服务业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产能高、规模大,但在某些细分产业高端环节发展尚不充分,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

二是充分认识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链控制力较弱之间的矛盾。我们依然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标准话语权较弱等问题,高端产业领域中多数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缺乏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话语权。

此外,我国产品质量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大、市场服务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和关键矿产品自给率较低,这些都不利于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1、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

产业的兴起、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看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利用其技术优势控制产业链价值链,遏制别国发展,大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干扰全球产业分工,在高技术领域构筑“小院高墙”,极力阻碍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这也说明,只有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用好绿色发展政策工具,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另一方面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3、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

当前,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与以往不同,新一轮科技革命属于通用性科技革命。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数据也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极大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发展由分工深化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产业基础

当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网络零售市场。但同时,我国产业发展仍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等。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推动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一要健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群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要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弱项。紧紧抓住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三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坚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水平开放,努力在国际竞争中推动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4年度沧州市科技创新研究课题《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ZKX202427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本琪,男,1988年,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