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埭头中心幼儿园 江苏溧阳 213311
摘要:在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一些特需儿童的需求,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于这部分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力也有所差异,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教师要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通过一些个性化方案的实施来促进特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幼儿园教学当中,教师就需要根据特需儿童个性化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为他们今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针对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
一、采取差异化教学,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科学设置,创新课程
在针对幼儿特需儿童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肩负起责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为这部分幼儿设置针对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系列课程。利用标本、模型、图片、视频、榜样等多样化的形式,让特需儿童能够通过看、听、操作等不同的形式,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当中丰富学生的独立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针对一些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需求,教师可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为幼儿设置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其次,幼儿教师还可以和相关的机构及专家合作,去寻找这部分特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参与难度适中,循序渐进的生活自理培养训练内容。例如:针对于年龄较小的特需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使用餐具训练、刷牙漱口训练、穿衣叠被子训练等。而针对中班和大班特需幼儿,幼儿教师在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可适当地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让他们参与做简单的家务,剪指甲、洗手之类的训练。教师要根据特需儿童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及人际交往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循序渐进以及差异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才能够逐步地提高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特需幼儿来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相当的重要,要想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需做好计划,有目的、有规划地训练幼儿让他们参与合理的训练课程。
(二)合理应用,采用分层教学
幼儿教师在对特需幼儿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部分儿童的特殊性,尊重特殊群体,了解到特需儿童各自的需求和特点之后,采取一些隐性的差异化教学方式。例如:针对那些自理能力稍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提高标准,用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对于那些自理能力薄弱的幼儿教师可适当的降低对于他们的要求。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煮鸡蛋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不同生活自理能力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合理的分组,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针对学习基础较好,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能够掌握煮鸡蛋的方法和要领,学会完成煮、打捞等相关的动作。同时,幼儿还需要仔细的观察煮鸡蛋的过程,对于煮鸡蛋的特点能够准确的用词语来进行描述。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生活知识积累,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对于中等层次的幼儿来说,教师可让他们掌握煮鸡蛋,剥鸡蛋以及吃鸡蛋的过程,掌握其中的要领即可。还可以引导他们观察鸡蛋的形状,对鸡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对于自理能力薄弱的幼儿,由于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可适当的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掌握煮鸡蛋的基本操作,说出一些和鸡蛋相关的简单特征即可,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和乐趣。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特需儿童进行自理能力培养训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和尺度。只有通过分层教学,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和自尊心,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更好地融入到群体当中。
二、科学合理的展开教学,强化特学儿童的自理独立意识
(一)重视对特需儿童自理意识的培养
要提高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自理意识。对于特需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在生活自理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小问题。在此情况下,幼儿教师和家长需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帮他们来完成。这样,容易让他们形成“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了,反正有其他人帮自己做”的错误认识。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让这部分意识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逐渐长大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来完成,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动承担责任的好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当发现有的特需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很长时间之后依然不会使用餐具。尝试了很多次都无法把饭放到自己的嘴里。在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幼儿教师要第一时间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是怎样培养他的。针对于特需儿童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他们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吃饭的必要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幼儿园里孩子们坐在一起排队打饭,然后用叉子或勺子正确吃饭的小视频。通过故事和视频,让特需儿童受到一定的感染,能够主动的意识到学习使用餐具,自主吃饭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不管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需要重视对于特需幼儿生活自理意识的有针对性培养。只有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强化他们的自理意识,才能够逐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二)抓住机会,强化幼儿的独立意识
幼儿教师不仅要培养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还需要通过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搜集一些展示不同幼儿行为表现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来完成。久而久之,幼儿对于自理行为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入逐步,达到独立发展的目标,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这也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认识到很多简单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自己来”,“我可以完成”,“我能够完成”来解决。对于一些稍具难度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尝试体验的方式去总结经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独立性。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改掉一些坏习惯,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幼儿距离学校比较远,很多自己的事情总是依赖他人,不按照学校的规定来完成任务。比如:有的幼儿在参与户外活动的时候依然穿拖鞋而不穿运动鞋。在教师的提醒下依然屡教不改。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针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故事表演,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习惯的错误之处。还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系鞋带的小游戏,让幼儿感受到系鞋带的必要性,能够正确的穿鞋养成良好的穿鞋习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加强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一定要抓住时机,循序渐进地引导,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把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逐步让幼儿摆脱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过度依赖心理。
三、增加实践训练,让特需儿童掌握生活自理小技巧
(一)加强实践训练,提高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教师在培养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耐心。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非常的漫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到特需儿童自身的特点,结合特需儿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针对性训练和培养,让特需儿童获得更好的感性认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通常来说,很多的特需儿童在生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来刺激特需儿童的听、看、触摸、动等方面的感官感受和能力,让幼儿能够高效的获取信息。为了让这部分幼儿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为他们创设一些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情境当中掌握一些简单生活技能,例如吃饭、穿衣、喝水、扫地、洗碗、拿取东西等。教师还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些帮助他人类的趣味游戏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布娃娃道具为引导,让幼儿参与拉拉链、扣扣子等活动,为幼儿创设“帮小朋友穿衣服”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把幼儿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幼儿通过合作学习给手上的布娃娃穿衣服装饰打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掌握给布娃娃穿衣服的方法和技巧,让幼儿进行合作练习,这不仅能够激发特需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成果。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才能够巩固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就比单一的理论讲解要高效很多。
(二)重视示范讲解,让幼儿逐步掌握生活小技巧
幼儿教师为了让特需儿童逐步地掌握一些生活自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就需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在培养科学儿童生活技能的时候,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幼儿掌握不太好的技巧和动作,可以反复的进行训练,让幼儿通过模仿、尝试练习来掌握相关的动作和技能。例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学穿鞋的时候,就可以先给幼儿示范穿鞋的方法技巧,展示穿鞋的过程和动作。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去回忆整套动作的技巧。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巧,教师可以把其中的小动作分解开,对每一个小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幼儿学会了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最后,再引导幼儿把小动作组合在一起进行整合训练。这样,幼儿能够逐步的掌握穿鞋子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幼儿参与活动中的表现,并适当地引导,让幼儿总结出方法和经验。例如:在穿鞋的时候,有的幼儿总是分不清左脚和右脚。教师就可以拿着鞋子,带着幼儿一起去掌握识别左右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化解特需儿童技能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成效,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穿鞋子的时候要把两只鞋子放在一起,不要穿上一只再去找另一只。在穿的时候脚趾要,对准鞋口。在上提脚后跟的时候,脚不动,手要用力的向上提,脚后跟要紧贴着鞋的后跟。教师在引导这部分儿童穿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斥责他们,也不能催促他们,而是要留给他们充足的训练空间,通过多次示范分步讲解。以及幼儿的自主训练,最终让他们掌握整个穿鞋子的方法和技巧。
四、家园合作形成合力,让特需儿童适应社会生活
要提高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家校要形成合力。通过家园合作,双管齐下,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前,很多的特需儿童家长本身所承受的压力就比较大,很多家长习惯于帮助自己的孩子来完成所有的事情,这不仅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技能的乐趣,还不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园可以开展针对培养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的培训和讲座,让家长能够参与其中,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儿童,掌握一些生活自理技巧。家校要形成合力,通过密切的沟通,保持教育的连贯性以及一致性。例如:特需儿童在学校学会了吃饭、喝水、穿衣服、穿鞋子等技巧之后,家长要配合学校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去巩固这些行为,并鼓励监督孩子自己来完成这些动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记录孩子在家庭当中完成这些行为的频率和表现情况,并把他们反馈给教师。这样家校可形成合力,共同制定计划,提高特需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要加强和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制定培养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案以及计划,为特需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打造好的环境与条件。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学校组织幼儿参与“我会洗袜子”的小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以及示范,让幼儿掌握正确洗袜子的方法和技巧,为幼儿之后学习清洗和整理其他物品做好铺垫。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到洗袜子的频率,让他们讨论什么时候需要洗袜子。其次,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在洗袜子的时候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并把事先准备的洗袜子工具、小盆子、水等物品展示给幼儿。最后,教师通过亲自示范,让幼儿掌握洗袜子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把袜子分发到幼儿的手中,让他们两人一组,一个人去洗,另一个人在旁边观察并提醒对方。一个人完成之后,再交换角色。小组当中写的又好又快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学校完成了洗袜子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给特需儿童安排在家洗袜子的作业,让幼儿能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洗袜子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成效,也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当前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来培养特需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化他们的生活自理意识,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幼儿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强化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通过实践训练以及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确保不同程度的幼儿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能够逐步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艳梅.特需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育, 2022(29):67-69.
[2]曹颖湖."活教育"理论下特需儿童的支持策略[J].好家长, 2022(23):64-65.
[3]宋宁宁.特需儿童教育教学探究[C]//2019年第四届特殊教育华山论剑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2019.
[4]朱永新.让特需儿童享有幸福而完整的学习生活[J].现代特殊教育, 2020(13):1.
[5]常小琴,赵琦,黄晶晶.学前融合教育中特需儿童生态化评估[J].现代特殊教育, 2024(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