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金筑实验小学校 215000
【摘要】本文就大数据质量监测背景下如何诊断与分析英语教学效果,如何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策略从而纠正教学中的偏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案例阐述。
【关键词】大数据 质量监测 诊断
一、背景与需求
身处信息时代,从翻转课堂、慕课到微课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到网络阅卷、大数据分析等教学评价手段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大数据应用于教学更是受到了学校教育的迫切追求。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优势较小,结合能力水平的四个维度不难看出,学生的产出与创造力相对较低。再从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内驱力不够。结合典型例题分析,我们意识到: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够灵活,不能做到活学活用,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欠缺。
基于学生能力维度中产出和创造能力不足及相关因素学生学习内驱力不够,兴趣不高的实际情况,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不难看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教语法”,“教知识”而不是“教运用”。知识点之间缺乏融会贯通,练习题只是简单重复、机械操作,更加缺乏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指导。
三、精准把脉,重点施策
1.精准把脉 结合学生英语学习实际,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信息采集,精确定位教学目标,靶向治疗存在问题,我们将尝试采用“望、闻、问、切”疗法,对我校学生目前存在的产出与创造能力匮乏,学习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进行具象化的治疗。
“望”:内控标准,精准教学:“教什么”不明确,一直是一线教师教学的主要问题。同一本教材,因为教师个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班级之间教学内容的不尽相同。“教学评”难以一致,也就成为学科课程实施和教学质量均衡化发展的桎梏。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国家课程标准、区域性质量监测标准,再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质,明晰了各学科各学段学生学业发展目标,内含知识框架、能力要素、考评内容等,校本化监测维度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内容不明的窘境。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对目前在校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行充分的观察与调研,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测,从而找到问题的原因。
“闻”:教学互动,因材施教:学校运用数据系统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定位、追踪。借助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方位持续监测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效果,并就学生学习能力维度之产出与创造力进行定向分析,从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调研,对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数据结果,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学业质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响学生发展有三大因素,分别是遗传、环境和教育,这同样也是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教研团队很快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惑处,通过制作微学单、微视频等方式在教学平台中及时地推送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资源。学生(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不足,选择再学习的内容。再学习的过程具有可循环、轻负担的优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问”:数据追踪,把握学情:依据《2018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数据分析结果,研制对应的问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调研,形成数据。一方面,系统数据的直观呈现,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各学科各班级的教学质量实时追踪,对学业水平相对落后的班级给予及时地帮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显性的数据图谱来直面班级学习的整体状况。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知识与能力缺损进行有效地补救。从而对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命题能力、学生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能力等多方因素,制定适切的教学与辅导策略。
“切”:数据追踪,把握学情:通过有效实施和分析结果的充分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避免了重复无效的教学过程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变成为过程性评价。通过大量数据的“归纳”,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更好地优化、改进教学过程。对于学习活动来说,学习的效果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类问题最易犯错等成为分析每个学生个体行为的直接依据。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发现优点,规避缺点,矫正不良行为。教学中我们更容易发现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特点,对学生的发展提出建议。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促进和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通过“望、闻、问、切”精准诊断,合理归因学生学习的得失及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将有利于找到课堂教学提升的突破口,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向“精准教学”更进一步。
策略一: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定的语言输入量是保证。然而,课堂上的语言输入是极其有限的,为此,教师们尝试利用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入。如:课间休息播放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进行英语故事或者演讲练习,课后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英文卡通片等,这都从一定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加大了语言的输入量。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展学生的英文视野。注重引导学生知识的内化,通过阅读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进行英语的自主学习。通过提供分级阅读,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料,促进个性化学习的产生。
策略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经过一定量的输入,加上语言内化的学习,再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英语语言才能就形成了一个语言学习输入-内化-输出的闭环,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实现了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了使用语言的目的。
地道的语言材料,细致的阅读策略指导,充分的口语练习时间保障,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可以选择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素材,强化英语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英语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与有趣。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应该拘泥于课本,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要关注学生写作的规范性,避免口语化的写作,引导学生注重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在对话中练习口语,在阅读中提升思维,在写作中不断创新,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教育管理与质量监测体系,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唯分数,以联系、辨证的思维看待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加强监测数据的研读和诊断,全面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状况,找准学生学业发展的“痛点”,合理归因,科学施策,靶向改进。从经验说话转向“用数据教学、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提升的相关策略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一切教与学的过程最终都要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持下,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指导课堂教学内容及效果,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向课堂要效率。依托数据诊断与分析,精准定位英语学科的薄弱点,必将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改变教与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不断提升、英语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书目: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张文兰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2.《与大数据同行》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
3.《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 杨现民 田雪松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
4.《深度学习与智能管理》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