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LN4924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细胞,采用细胞毒性和细胞的克隆形成实验探讨MLN4924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MLN4924浓度分别为0.1、0.3和1.0 μmol/L的实验组。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给MLN4924药物2.5、5.0及10.0 mg/kg的实验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考察MLN4924对neddylation修饰的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和DNA损伤。采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评价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MLN4924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组的细胞集落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cullin-1蛋白的neddylation修饰,实验组NEDD8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42±0.16比1.13±0.22,t=8.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细胞DNA损伤,实验组γ-H2AX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16±0.03比0.04±0.01,t=9.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体内可有效抑制MCF-7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并表现出较低的不良反应。结论靶向neddylation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手术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5例每组。对照组用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评估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的影响,并将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麻醉前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进行组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麻醉诱导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较小,但对照组的波动幅度较大,与观察组比较较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运用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保持患者血气状态稳定,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84 例我院 2019 年 1 月 ~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急性缺血性中风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24% ,高于对照组的 73.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 7.21±2.64 )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0.57±2.98 )分,研究组 Barthel指数 ( 76.88±4.75 )分,高于对照组的( 62.59±4.36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中医内科治疗应用于急性中风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增强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在临床治疗中所采用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所选的患者总共有76人,都是选择在我院2017年11月到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交替采用传统临床药物治疗和传统临床药物治疗联合妇康片治疗两种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关治疗措施之后,妇康片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并且经过计算P<0.05,说明该对比分析成立。结论在临床之中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病症出现概率较高,并且原因也相对较多,在具体治疗中应该根据具体病因,有针对性的采用治疗方式。传统临床药物治疗联合妇康片治疗阴道不规则出血,在治疗效果上要优于传统临床治疗方式,在临床上的适用性非常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3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热毒宁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及头孢吡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泼尼龙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8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16例,有效2例;对照组18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77.8%,其中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并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值以及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患儿支原体肺炎早期,在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泼尼龙针进行辅助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病症痛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综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放射诊断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放射诊断、数字放射诊断。结果: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数字放射诊断在胸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其诊断率相对较高,诊断效果较好,诊断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辐射量相对较低,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以“应激性心肌病”“心尖气球样变综合征”“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stress 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剔除非病例报道、诊断错误、信息不全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294篇,其中128篇文献报道了163例中国病例,1 166篇文献报道了1 256例欧美病例。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诱因、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预后等信息,分析中国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163例中国TTS患者,1 256例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的年龄为(59.6±16.9)岁,与欧美患者的(59.7±17.4)岁相当(P=0.90),女性患者的比例则低于欧美[128例(78.5%)比1 073(85.4%),P=0.02]。中国TTS患者的诱因以精神应激为主[79例(48.5%)],躯体应激者71例(43.6%),13例(7.9%)患者无明显诱因。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精神应激比例较高,而躯体应激和无诱因者比例较低(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主要症状依次为胸痛[86例(52.8%)]、胸闷[57例(35.0%)]、气促[54例(33.1%)]、头晕[26例(16.0%)]、出汗[25例(15.3%)]、心悸[20例(12.3%)]、晕厥[15例(9.2%)]、腹痛/腹泻[14例(8.6%)]、低血压[12例(7.4%)]和乏力[2例(1.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胸闷、头晕、出汗、心悸、腹痛/腹泻的比率较高,而低血压的比率较低(P均<0.05)。中国TTS患者心电图表现以心肌缺血样改变为主,包括ST段抬高104例(63.8%)、T波倒置75例(46.0%)和ST段压低14例(8.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较高(P均<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中国TTS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运动障碍[97例(59.5%)]、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59例(36.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心尖部运动障碍、二尖瓣反流的比率较高,而其他部位运动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比率较低(P均<0.05)。左心室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心尖部运动障碍比率高于欧美(P<0.01),而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的比率相近(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者142例(87.1%),与欧美相当(P>0.05)。中国TTS患者以典型者为主[157例(96.3%)],其次为双室型[5例(3.1%)]、倒置型[1例(0.6%)];典型患者的比率高于欧美,而倒置型、室中型的比率较低(P均<0.01)。中国TTS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7例(41.1%)]、抗血小板药[61例(37.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59例(36.2%)]、抗凝药[44例(27.0%)]和利尿剂[32例(19.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调脂药、利尿剂、硝酸盐类药物的比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氧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相近(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5.5%(9/163),平均随访1年,期间复发率为3.7%(6/163),无死亡事件发生,与欧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国TTS患者中中老年女性占比较高,大部分患者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以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主,有一定的院内死亡率和复发率。相对于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有其特殊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反流(ERATG)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观察14例因胃癌接受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反流症状,同时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分析患者术后反流的特点。结果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ERATG,主要症状为烧心、食欲不振、胸内闷胀和嗳气。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总体ERATG性质以弱酸性物质反流为主,多数反流物4.0<pH<7.0。ERATG的方向自下而上,主要累及范围为食管空肠吻合口及其以上7 cm食管。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直立位反流物pH最低值低于无典型症状患者[(4.76±0.71)比(5.68±0.37),t=2.866,P<0.05];有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的液体和液气混合反流物反流频次高于无典型症状患者[液体为(31.25±29.76)比(4.50±9.14),t=0.011,P<0.05;液气混合为(19.50±12.99)比(2.00±2.61),t=0.004,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RATG多为自下而上的弱酸性气体反流,主要症状为烧心、食欲不振、胸内闷胀和嗳气,有典型症状患者的直立位pH值较无典型症状患者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