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赖氨匹林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7年我院应用注射用注射用赖氨匹林致18例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18例注射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7例,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4岁到50岁之间;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呼吸道相关疾病;赖氨匹林的使用量为每次0.9克,18例患者均为正常使用剂量;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没有出现肌肉注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胡言乱语、表情恐惧、头晕眼花、神经错乱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51分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保证患者休息,18例患者不良反应均缓解,一小时内痊愈,无后续不良情况以及复发。结论重视注射用赖氨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检查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患者用药后不可远离医生视线,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76例进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研究组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甲状腺瘤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1d的焦虑值、抑郁值和术后疼痛、恶心和呕吐等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值、抑郁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临床典型的表现,注射用血塞通、红花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药物热出现寒战、高热的发生率为33.33%(62/186),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皮肤和附件出现皮疹以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32.26%(60/186),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红花注射液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25/186),明显高于用血塞通、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P<0.05)。结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时,应当首先考虑其使用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辅助治疗老年社区高血压的效果,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社区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总计6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33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压、血脂指标变化,分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乏力与头痛不良反应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使用厄贝沙坦辅助方案效果良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指标,并控制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联体建设背景下远程心电会诊触发快速反应对基层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救治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经滨州市中心医院远程心电会诊诊断为ACS并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63例为会诊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平均年龄61.1岁。以同期未经心电中心会诊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0~77岁,平均年龄60.9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介入术后随访,比较两组住院费用、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介入治疗时长及出院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远程心电会诊对基层ACS患者救治效果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住院总费用(2.53±2.01)万元,会诊组为(2.61±2.04)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4,P>0.05)。对照组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为(87.46±36.38)min,会诊组为(61.39±26.3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7,P<0.05)。对照组介入治疗时长为(47.96±8.01)min、会诊组为(50.32±8.9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3,P>0.05)。对照组与会诊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分别为54.24%(32/59)、52.38%(3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13,P>0.05)。结论医联体建设背景下远程心电会诊触发快速反应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基层ACS患者的早期识别,减少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改善短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PLR及容量负荷试验(VE)前后监测PETCO2、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VE试验后CI变异率(ΔCI)分组,ΔCI≥15%为有反应组,ΔCI<15%为无反应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LR后PETCO2的变化值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43例患者中有反应组22例,占51.2%;无反应组21例,占48.8%。PLR试验后,有反应组MAP、SVV、CI及PETCO2的变化值均高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P(mmHg):3.8±2.1比1.4±2.0,SVV(%):-5.3±2.5比2.7±2.0,CI(mL·s-1·m-2):0.48±0.13比0.14±0.18,PETCO2(mmHg):3.4±1.8比1.1±1.0,均P<0.05,1 mmHg≈0.133 kPa〕。VE试验后有反应组HR、MAP、SVV、CI及PETCO2的变化值均高于无反应组〔HR(次/min):-8.3±2.8比-2.3±3.7,MAP(mmHg):3.8±2.4比1.2±1.7,SVV(%):-6.3±3.1比-3.3±2.0,CI(mL·s-1·m-2):0.51±0.14比0.16±0.12,PETCO2(mmHg):3.3±1.2比1.3±1.1,均P<0.05〕。PLR试验前后PETCO2变化值(ΔPETCO2 PLR)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当临界值为5.9%时,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89.5%,正确指数为0.68;SVV基线评估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35,当临界值为12.8%时,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80.0%,正确指数为0.65。ΔPETCO2预测价值并不低于SVV基线。结论PLR试验后,PETCO2的变化值可以作为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无创、简便、安全的可靠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注射后引起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门诊与住院治疗的181例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后出现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注射TAT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前均行皮试检查,阴性171例(94.47%),阳性10例(5.53%,行脱敏注射)。181例中男118例,女63例,年龄11~68岁,病程1~7 d,潜伏期4~14 d。注射TAT(130例)和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12例注射部位发生浸润性红斑,其中10例伴有全身荨麻疹。181例中皮疹泛发全身者163例(90.06%),伴有胸闷、发热等系统症状者56例(30.94%),其中15例(26.79%)既往有过敏史,6例症状较重的患者无过敏史。34例(18.78%)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或尿隐血、尿糖等异常中的单一或多项。抗组胺药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疗程3~10 d,转归良好。结论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皮试阴性或脱敏治疗的患者仍有可能出现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且以荨麻疹样皮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