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款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智能手表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物(OAC)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来自6家医疗中心的210例正在接受OAC治疗的房颤患者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标准随访组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标准随访组通过随访护士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在标准随访的基础上,还通过一款智能手表进行随访。该手表具备每日服药提醒、漏服报警、上传反馈功能,未按时服药时会将信息反馈至随访终端,由随访护士人工电话督促服药。通过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及药片计数法[服药天数所占比例(PDC)法]评价药物依从性。药物依从性良好的定义为MMAS-8问卷评分=8分或PDC≥80%。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MMAS-8及PDC法计算患者药物依从性。结果标准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由第1个月时的82.9%下降到第12个月时的27.8%;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5.2%提高至第12个月时的86.3%。从第7个月开始,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的MMAS-8评分=8分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随访组(66.7%对51.0%,P=0.025)。标准随访组PDC≥80%的比例从第1个月时的72.4%降至第12个月时的16.7%;而智能手表提醒随访组每个月的PDC≥80%的患者比例均超过90%,且随访期间均高于标准随访组(P<0.001)。结论智能手表服药提醒辅助随访可以持续改善房颤患者OAC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DM合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实验室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抗MDA5抗体阳性相关DM患者27例,根据病程分为2组:急性/亚急性进展组(15例)和慢性进展组(1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肺部HRCT图像,记录肺间质性病变的部位、类型和出现的频次,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临床资料及抗MDA5抗体、抗Ro52抗体、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Jo-1抗体)、ANA和肌酸激酶(CK)、ESR等实验室指标,对2组患者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共分析27例患者肺部HRCT图像,合并间质性改变100%(27/27),单侧局限型分布占比48%(13/27),双侧局限分布型占比30%(8/27),弥漫分布型占比22%(6/27)。②肺间质改变HRCT表现中,磨玻璃影59%(16/27)、胸膜下弧线63%(17/27)及小叶间隔增厚56%(15/27)多发,蜂窝征发生率最低0(0/27)。③急性/亚急性进展组与慢性进展组比较,突出临床表现为胸闷[80%(12/15)与8%(1/12),χ2=13.715,P<0.05]、呼吸困难[47%(7/15)与0(0/12),χ2=7.560,P<0.05]。急性/亚急性组突出HRCT肺间质性表现为磨玻璃影高于慢性组[87%(13/15)与25%(3/12),χ2=10.501,P<0.05];慢性病程组突出肺间质HRCT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高于急性/亚急性组[83%(10/12)与33%(5/15),χ2=6.750,P<0.05]。④抗MDA5抗体(+++)指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12/15)与25.0%(3/12),χ2=8.168,P<0.05],抗Ro52(+)、ANA(+)、抗Jo-1抗体(+)、CK升高、ESR升高等指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大多合并肺间质性病变,肺HRCT表现多样,本病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生理参数指标对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IMIC-Ⅳ)截至2020年9月发布的2008至2019年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相关记录〔45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0 mmHg〕。根据接受HFNC或无创呼吸机分为HFNC组和无创通气(NIV)组。收集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生理参数等基线数据。根据HFNC组基线数据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h和28 d插管率、28 d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治疗48 h内各时间段的生理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治疗4 h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HR/SpO2)比值及ROX指数〔SpO2/(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频率,RR)〕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准确性。结果共筛查524 520份住院记录,纳入患者153例,其中HFNC组37例,NIV组116例。根据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HFNC组患者31例,NIV组患者8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SAPSⅡ、CCI评分、生理参数等基线数据以及除ICU住院时间外的预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NC组ICU住院时间较NIV组明显延长〔d:4.6(3.1,10.0)比3.1(1.6,5.8),P<0.05〕。与0~8 h比较,治疗40~48 h HR、RR仅HFNC组明显降低〔HR(次/min):84.1±12.2比91.1±16.4,RR(次/min):19.8±4.9比21.6±4.1,均P<0.05〕;而HFNC组和NIV组pH值均明显升高(7.42±0.08比7.36±0.05,7.41±0.06比7.36±0.05,均P<0.05),PaCO2均明显降低〔mmHg:46.3(39.5,51.0)比49.8(45.5,54.0),46.0 (40.5,51.5)比49.5(46.5,55.3),均P<0.05〕。与HFNC组同期比较,治疗40~48 h NIV组HR、PaO2均升高〔HR(次/min):91.1±15.4比84.1±12.2,PaO2(mmHg):99.5(86.0,132.3)比85.8(76.5,118.0),均P<0.05〕,PaO2/FiO2降低〔mmHg:223.8(216.5,285.0)比278.0(212.3,306.0),P<0.05〕。HFNC组治疗4 h HR/SpO2和ROX指数对24 h与48 h插管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4 h HR/SpO2预测24 h和48 h插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ROX指数(24 h为0.649比0.574,48 h为0.692比0.581,均P<0.01);4 h HR/SpO2和ROX指数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497~0.780、0.567~0.799、0.450~0.694、0.454~0.716。HR/SpO2和ROX指数预测24 h与48 h插管的敏感度均较高,分别为84.6%、92.9%、88.2%、94.4%,特异度均较低,分别为52.3%、23.7%、54.7%、29.6%。结论HFNC可用于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但不能完全替代NIV。HFNC治疗4 h ROX指数预测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插管的准确性不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损害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包括抗MDA5抗体、抗Ro-52抗体、肌酸激酶等。胸部CT表现主要分析肺内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异常、磨玻璃影、胸膜下弧线、实变影、肺实质带、胸膜下间质增厚、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及肺外表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结果12例有皮疹表现, 8例有口腔、皮肤溃疡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15例抗MDA5抗体均为阳性,12例抗Ro-52抗体阳性, 2例肌酸激酶升高。CT示15例患者均有肺间质性改变,其中10例以间质性病变为主,4例肺间质性改变和肺实质病变并存,1例以肺实质性病变为主;11例有磨玻璃影,10例有小叶间隔增厚,7例有支气管血管束异常,9例有胸膜下弧线,5例小叶内间质增厚。3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有纵隔气肿,3例有胸腔积液;无肺间质纤维化病例。结论多数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临床上有皮疹或口腔、体表皮肤溃疡表现,其胸部CT表现以肺间质性病变为主,磨玻璃影和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高,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胸膜下弧线及小叶内间质增厚3种征象可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