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VERION导航系统辅助下的精准散光矫正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某大型眼科中心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VERION导航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各50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屈光状态、角膜散光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并发症记录。结果:VERION导航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散光矫正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P < 0.05)。术后3个月时,VERION导航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降低至0.25±0.15D,而传统手术组为0.50±0.30D。VERION导航组在术后1周和1个月的BCVA恢复速度显著快于传统手术组(P < 0.05)。结论:VERION导航系统辅助下的精准散光矫正白内障手术在散光矫正效果和术后视力恢复速度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同时保持了一致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ET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CPET参数间相互关系进行识别。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CHD术后患儿,年龄(9.4±3.1)岁(范围6.2~16.0岁),男性84例(61.8%)。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CPET检查,无严重循环异常。与单心室矫正组比较,双心室矫正组患儿的VO2/kg max[(32.6±6.9)ml·kg-1·min-1比(23.5±5.9)ml·kg-1·min-1,P<0.001],O2/HR max[(7.24±2.93)ml/次比(6.35±2.17)ml/次,P=0.030],HRR at 1 min[(32.5±13.9)次/min比(26.3±12.5)次/min,P=0.036],OUES/kg(36.9±8.8比29.7±11.8,P=0.001)更高,VE/VCO2 slope(29.1±5.20比35.1±8.0,P<0.001),EOV发生率[32.0%(24/75)比57.4%(31/61),P=0.027]更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简单CHD亚组比较,复杂CHD亚组的VE/VCO2 slope、EOV发生率更高,VO2/kg max、O2/HR max、HRR at 1 min、OUES/kg更低(P均<0.05)。双心室矫正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参数较正常参考值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2/kg@AT和VO2/kg max(r=0.86,P<0.001)、VO2/kg max和OUES/kg(r=0.63,P<0.001)、HRR和CI(r=0.91,P<0.001)、VE/VCO2 slope和PetCO2 max呈强相关(r=1.00,P<0.001)。结论单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心肺功能弱于双心室矫正术后者,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正常儿童。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中,复杂CHD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简单CHD患儿。CHD术后患儿接受CPET评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屈光矫正手术,手术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新型ICL(V4c)的应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ICL手术,对于V4c等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总结ICL用于近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常见和罕见并发症,重点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拱高等异常情况。与V4相比,V4c型IC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前囊下白内障及瞳孔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术后光学相关并发症、拱高异常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7-103)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急诊腹部手术(EAS)患者术后最易发生的感染性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大多SSI可以提前预防,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了解中国EAS后SSI发生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6月7日期间全国33家医院进行EAS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围手术期有关资料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I发生率,次要结局变量为术后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ICU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30 d病死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AS后SSI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0例EAS患者,年龄(47.9±18.3)岁,男性占56.5%(373/660),术后发生SSI者占7.4%(49/660)。SSI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率为32.7%(16/49)]。发生SSI的患者较未发生SSI患者的中位年龄更大(56岁比46岁,U=19 973.5,P<0.001),男性[71.4%(35/49)比56.1%(343/611),χ2=4.334,P=0.037]和糖尿病[14.3%(7/49)比5.1%(31/611),χ2=5.498,P=0.015]患者占比较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中位数:122.0 g/L比143.5 g/L,U=11 471.5,P=0.006)和白蛋白水平(中位数:35.5 g/L比40.8 g/L,U=9 452.0,P<0.001)偏低,血糖偏高(中位数:6.9 mmol/L比6.0 mmol/L,U=17 754.5,P<0.001),合并梗阻者[32.7%(16/49)比9.2%(56/611),χ2=25.749,P<0.001]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为3~4级者[42.9%(21/49)比13.9%(85/611),χ2=25.563,P<0.001]以及手术风险高者[49.0%(24/49)比7.0%(43/611),χ2=105.301,P<0.001]居多,手术方式以开腹者为主[81.6%(40/49)比35.7%(218/611),χ2=40.232,P<0.001],手术时间较长(中位数:150 min比75 min,U=25 183.5,P<0.001);从临床结局来看,SSI组患者ICU入住率[51.0%(25/49)比19.5%(119/611),χ2=26.461,P<0.001]和住院费用(中位数:4.4万元比1.5万元,U=24 660.0,P<0.001)增加,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0 d比5 d,U=23 100.0,P<0.001)和ICU入住时间(中位数:0 d比0 d,U=19 541.5,P<0.001)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3.253,95% CI:1.178~8.985,P=0.023)、结直肠手术(OR=9.156,95% CI:3.655~22.937,P<0.001)及手术时间较长(OR=15.912,95% CI:6.858~36.916,P<0.001)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OR=0.288,95% CI:0.119~0.694,P=0.006)是SS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对拟行EAS的患者,应关注中老年患者与结直肠手术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SSI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和医疗机构的负担。
简介:摘要:锁骨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方法很多,近年来笔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损伤小,麻醉阻滞完善等特点,麻醉用药量小,基本避免了因局麻药用量过大所致的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而且穿刺点位置高完全避免了气胸的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持续术中神经监测(C-IONM)和间断性术中神经监测(I-IONM)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59例接受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术中神经监测方式分为C-IONM组和I-IONM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功能评估采用(±s)表示,行独立t检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行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两组术中神经监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者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86条,其中11条术中出现肌电图( EMG)振幅下降>50%,且在停止手术操作后10 min内均逐渐恢复至初始R1信号水平的70%以上,平均恢复时间为(6.7±2.5) min,两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时EMG振幅和潜伏期较同组APS电极刺激初始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两组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结构正常,纤维细胞完整,无神经束水肿及神经内血管损伤发生。结论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C-IONM技术和I-IONM技术在降低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方面疗效近似,两种神经监测技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无影响,均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1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选取68例。采用随机方式对这些患者分组,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在围手术期,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一次评估,并于患者出院之前,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并分析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护理后,评分均有下降,研究组评分均降至更低,和对照组均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存在,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可予以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近期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1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4例,女47例,年龄(45.85±3.28)岁,年龄范围为32~67岁。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开颅组(n=55)及显微组(n=66),开颅组患者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显微组患者行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脑脊液精氨酸加压素(AVP)、催产素、β-内啡肽(β-EP)水平、神经功能评分、精神状态评分、术前及术后1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显微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4%(61/66)高于开颅组8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脑脊液AVP、催产素及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术后3个月脑脊液AVP[(15.37±1.99)ng/L]、催产素[(6.18±0.85)ng/L]及β-EP水平[(82.55±7.41)ng/L]均高于开颅组[(11.58±2.20)ng/L、(4.17±0.77)ng/L、(64.26±5.4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术后3个月NIHSS评分[(6.78±1.04)分]低于开颅组[(9.25±1.26)分],MMSE评分[(24.66±4.10)分]高于开颅组[(18.24±3.17)分];显微组患者术后1年ADL[(18.67±6.11)分]低于开颅组[(30.48±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近期效果显著,可更好地促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精神状态,短期随访认知功能较好,日常生活能力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舒适化浅镇静策略(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 eCASH)及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心脏移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的心脏移植手术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按入住ICU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移植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结合eCASH及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MRC肌力评分。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MRC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eCASH及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值得在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和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价转归,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41岁(四分位数间距39~43岁),男性29例(56.8%),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中位数6.0分(四分位数间距5.5~7.0分),基线血肿体积中位数38.0 ml(34.5~47.5 ml)。经侧裂岛叶入路组21例(41.2%),经颞叶皮质入路组30例(58.8%);转归良好31例(60.8%),转归不良20例(39.2%)。经侧裂岛叶入路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各项基线临床资料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组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和血肿残留更少,需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比例(33.3%对63.3%;χ2=4.449,P=0.035)更低,使用脱水药物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但两组转归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对56.7%;χ2=0.518,P=0.47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较低(优势比0.128,95%置信区间0.017~0.977;P=0.047)和住院时间较长(优势比1.402,95%置信区间1.065~1.844;P=0.016)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对于行血肿清除术的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尽管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的患者转归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更具优势。